艺象杂言
·
不读经典的青年,怎么从业文学?
2011-10-28
·
新样式,更是新境界——歌曲《我要去红河》走红带来的启示
2011-10-24
·
艺术遭遇精神退场,情何以堪?
2011-10-17
·
恐怖童书流行让人“恐怖”
2011-10-14
·
国学传承,形式主义要不得
2011-09-30
·
坐着奔驰好创作吗?
2011-09-28
·
书画仿真术横行贻害无穷
2011-09-23
·
不要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戴上“面具”
2011-09-21
·
电影没粉丝不行,只靠粉丝也不行
2011-09-19
·
《金瓶梅》不宜从文学改为舞剧
2011-09-16
·
只有“狂欢”,何谈“思想”
2011-09-14
·
《郭明义》,你为什么这样让人感动
2011-09-09
·
暴力不是英雄本色
2011-09-07
·
煞一煞另类英雄风
2011-09-07
·
无德之人莫从艺——从郭美美事件说文艺的准入和进入
2011-09-02
·
文化怎么自觉
2011-08-31
·
期待会所的文化转身
2011-08-29
·
水幕电影:建错了地方,倒置了本末
2011-08-26
·
“黄金屋”中书何在?——有感上海书展中的“钱立方”
2011-08-24
·
“现场模拟”为情感节目敲响警钟
2011-08-22
·
是否一定要让故宫如此“五花八‘门’”?
2011-08-19
·
文艺名人“被传记”可休矣
2011-08-17
·
艺术变工种,可悲!
2011-08-15
·
看猴子怎比得了养猴子——从新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面瘫”说起
2011-08-12
·
选秀节目秀隐私,可怕!
2011-08-10
·
写意,随意,还是恶意?
2011-08-08
·
比“太美”更可怕的是什么?——对欧莱雅广告遭禁的反思
2011-08-05
·
走出“为奖而生,得奖而死”的死胡同
2011-08-03
·
官员集体“触电”,不该!
2011-08-01
·
歌唱怎么成了“说唱”?
2011-07-29
·
批评要直面创作,有一说一
2011-07-27
·
迷信“达芬奇”暴露了文化不自信
2011-07-25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报社动态
更多>>
·
孟祥林:切实转变作风 进一步改进文风
·
何建明: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是文艺发展内在要求
·
姜昆:用文艺批评引导时代审美
·
曾庆瑞:批评家的人品和文品
·
向云驹:为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而努力
·
彭程:勇气是文艺批评的可贵品格
·
张亚丽:营造开放的舆论环境
·
李炳银:要善于表达,勇于表达
·
刘琼:精心 精神 精彩
·
阎晶明:有益的启示
艺苑走笔
更多>>
·
说说“化学神曲”的“抛砖引玉”
·
有感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创作之路
·
“京剧演出不用胸麦”竟成新闻?
·
体育明星未必能成演艺明星
·
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
剧名别老用人名了事
·
秋瑾怎就成了“打女”?
·
“楚汉”大撞车,好赖看了再说
·
歌剧《白毛女》——永恒的文艺经典
·
国产动画败在营销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