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曾以“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来鼓励“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用“黄金屋”来指称读书给人带来的精神收获以及个体价值实现的赵恒大概万万想不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富裕”的现代人会用大把的钞票将他的语录如此“活化”——据媒体报道,近日,火爆进行中的2011上海书展上惊现“雷人”一幕:一家参展商竟然堆出了3000万元现金的“钱立方”作为其金融方面书籍的营销手段。主事者的小聪明是:书展中的各种图书都不及他的书可以“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是他们书的活广告;成千上万的钱是书展及其读书、求知的唯一目的。所以,请买我的书吧!书香四溢的展会上,弥漫着这个被活化的“黄金屋”的“铜臭”……此情此景,让人为策划者的精神贫困可气可恼的同时,更为这种现象表现出的精神走向担忧无比!
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书是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文明的佐证以及进步的标识。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以先贤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教人们守持“读书不为稻粱谋”。读书求知在他们那里不为现实功利,而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格物致知,求知不止。而宋代大儒张载提出君子恪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读书追求的最高境界。彼时,读书更多寄予着仁人志士修己、为人、化成天下的内质。
而在当下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进步引领工业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现实效用的外延不断扩大,成为不可替代的强大生产力,人们由此悄然走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应用。它不仅是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存在前提和基础,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资源。由此可见,今天的知识在不断被利用中实现了重要的价值革命。人类智慧的结晶已经强烈凸显出一种与最初的真理性价值并立的工具效用性价值,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和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同时知识自身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品。由此,读书自然在传统价值基础上平添了现实经济价值,从这一点上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进步维度毋庸质疑。
然而,“现代性”主导下的现代文明带来了整个社会物质主义的泛滥,人们的物质欲望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无以复加的膨胀与放纵。这种欲望促使当下社会中人们将智慧肆无忌惮地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自我物质需求的行为中。金钱、财富一定意义上似乎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新的图腾,吸引着人们为之臣服与膜拜,以致许多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内容逐渐变成财富的创造、聚敛、享受和炫耀。这样的价值走向带来了人们身与心的扭曲,和整个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失衡。一定意义上说,如此心为物役的人们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就真的成为被自身创造的文明所奴役和异化的“单向度”的人。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也就难怪触角敏锐的商家会抓住“人心所向”的内在卖点,赤裸裸地将直接产生经济收益的金融知识的终端效益如此实现化和强化成一座“黄金屋”,让受众为此迷醉,以达到自身商业诉求。
在物质的追求索取中渐渐悖离精神的走向是悲哀和可怕的,而在此过程中,当书籍这一人们所剩无几的精神供给源,也要面临物质化的侵蚀甚至侮辱时,文明的最后的阵地也便濒临沦陷,这将是灾难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