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一部《孤岛惊魂》让“粉丝电影”这个似被遗忘的电影类型得以重生;9月,接棒的《大武生》又将韩庚、吴尊两位俊男推至聚光灯下。连日来,“庚饭”、“尊迷”们从包场、接机、送花一条龙服务到自发宣传,从大手笔刷票房到自发组织监督票房,甚至拉拢媒体鼓动舆论宣传,粉丝们潜藏的巨大能量着实令不少职业电影发行人都“叹为观止”。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诸如此类的“粉丝电影”,简直不需要发行人员、不需要宣传人员、不需要媒体、不需要明星经纪公司。在《大武生》上映的过程中,“粉丝们”俨然扮演了一切角色。
粉丝们有组织地包场看片,同时以“群众监票员”的身份自发监督偷票房现象,其所作所为,对于改善当下电影放映市场中存在的“影片一日游”及“偷票房”事件等痼疾,的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更有影评人将2011年定为“粉丝票房元年”。诚然,高票房已成为衡量一部影视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但观众走进影院的动机更应引起大家的深思。不少“庚饭”、“尊迷”坦言,对他们来说,包场看片看的是偶像,“神马”故事情节、“神马”人物塑造,都是“浮云”,只需不停地给偶像脸部特写,就能让他们情绪起伏、心思荡漾。试问在这样的思维逻辑下,又何谈提升电影品质?
“粉丝电影”终究是电影,作品本身的质量才是王道。《大武生》看似野心很大,要讲一个复杂的复仇故事,但却因片长所限,所有元素都浅尝辄止。细节不够到位,转折较为生硬,故事整体不够流畅,人物塑造也站不住脚。所以,纵有粉丝力挺,但该片票房并未出现奇迹。可见,如果不在质量上下功夫,而只是拿明星做噱头去“引诱”粉丝买单,这不仅仅伤害了电影本身,对明星也是一种伤害。
再者,据笔者观察,诸如此类的“粉丝电影”,买单者绝大多数是“90后”。试想,随着观影体验的日渐丰富,他们会慢慢走向成熟,审美水准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对电影品质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当粉丝们看似理性的非理性变成真正的理性那一天,或许就是“粉丝电影”穷途末路之时。因此,一部类型片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只靠“第一眼消费”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在吸引粉丝的基础上,将其他元素打磨得更仔细、更用心、更像电影,无论对粉丝、对电影还是偶像,才是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