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驹:为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而努力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21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者按:10月13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在京联合召开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相关领导,多位文艺家、评论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有关文艺评论工作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努力开创文艺评论的新风》重要讲话(讲话全文详见本报2011年10月14日第一版)。与会者充分肯定了《中国艺术报》近期文艺评论取得的成绩,围绕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登刊发,以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的健康发展。

    看到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报纸的批示以后,我们一方面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一方面深感我们报纸与领导的期望和广大读者的要求,以及与在座各位报界同仁老大哥和兄弟报刊比起来,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以为,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主要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希望整个文艺界、文艺批评界,向着文艺评论开创新风的方向去努力,希望报刊文艺评论和文艺评论报刊把文艺评论搞得更好,在文艺繁荣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借这个机会,我简单谈谈我们办报的两点体会。

    一、文艺报刊和文艺宣传要有担当意识。

    《中国艺术报》从今年1月1日开始,正式由原来的周二刊改为周三刊。这个改扩刊动作,是我们执行中国文联党组决定,在中国文联党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改刊伊始,中国文联党组明确指示,要借改扩刊的机会,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改变、创新和提高上。今年3月初,赵实同志调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后,也对《中国艺术报》工作十分关心,不仅一次性深入报社做了五个多小时的调研工作,还不断过问报社的大事小情,不断指导我们各项工作,也对报纸版面形式、报道内容给予具体要求和指示。赵实书记在文联发表的第一篇讲话就是《创新精神是推动文联工作进步的不竭动力》,为报社改革版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分管中国艺术报工作的党组成员夏潮同志更是自始自终在最前沿指挥我们报社各项具体工作。中国文联党组对宣传工作、舆论工作、媒体工作高度重视,对我们提出很高的要求,并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宽松、良好的工作氛围、条件、环境。这为我们一心一意打好周二改扩周三的攻坚战提供了一切外部可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在解放思想、激活创新上下了一番功夫。具体措施包括:

    明确定位,追求卓越。明确办报宗旨,提出了“滋润全民艺术素养、助推文艺繁荣发展”的口号;统一全社员工思想,明确“我们的追求”是:聚焦文艺有热点,关注文艺有重点,评说文艺有观点,推介文艺有看点。要求全体编辑记者把“思想上有锐度、情感上有深度、视野上有宽度、艺术上有纯度”作为大家办报的座右铭。

    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我们重新调整了报纸结构,新设了一大批专刊、专版、专栏,把视野和触角扩大延伸至艺术的各个方面、各个门类、各个范畴,理论、学术、美学、国际、国学、争鸣等都是新设的或重点耕耘的领域。同时,在版式设计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和创新,在选题确定、标题制作上反复研究、反复加工,取得了面貌一新的效果。

    二、以理论的深刻、评论的鲜活、言论的新锐大力彰显文艺报刊的评论功能。

    《中国艺术报》本身应该是一个呈现艺术现象的大舞台,它有传递资讯、分析信息、发现思潮、展示学术、引发争鸣、评点文艺、深度报道、阅读欣赏、奖掖新人、批评时弊、描写风采、张扬思想、引领文艺、宣传政策、理论武装等功能、责任和义务。作为文艺报刊,我们认为《中国艺术报》刊发的所有文字、图片、版式、标题、栏目、版面,都具有文艺批评和鉴赏的意味。文艺报刊是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为此,我们在三个方向重拳出击:一是加强新闻报道,除原来的新闻版面外,新设了“特别关注”、“艺术纵横”、“美术视点”等新闻版面,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长篇通讯、报告文学和一些有影响的专题报道。二是采取立竿见影、成效明显的措施,增设“艺术大讲堂”、理论专版、学苑专版、美学专版和“百家论艺”等,发表了众多著名专家学者、理论家评论家非常有分量、有特色、有影响的最新学术成果和评论文章。其中对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专家采访、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的专家采访、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的专家采访等等,也是产生巨大反响的深度报道。“文艺争鸣”专版的推出及其讨论的一系列话题,也广受关注。三是以言论为先锋,力求开创文艺评论新风。从今年1月至今,本报已发表言论数百篇,一版开设了“艺象杂言”,二版开设了“钟鼓楼”,三版有“短论”,四版有“艺苑走笔”,五版至八版有“声音”、“艺术眼”、“新作快议”等等。其中一版、二版的言论不仅集中密集,而且话题新锐,具有把文艺新闻和文艺评论紧密结合的突出特点。正是这一批言论得到了广泛好评。为这些言论出台所做的幕后工作和主要着力点是:①每一期都反复遴选话题,随时关注热点文艺现象,发出独特的具有主流价值观的声音与观点;②关注艺术家的创作动态,关注传统媒体舆情,关注网络新媒体的文艺热象、热语、热情、热事;③以专业的姿态、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观点参与社会热议;④以新颖的、时尚的语言和有青春气息的表述与青年对话;⑤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通过以上努力,以文艺评论、言论为突破的报纸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统计显示,言论的各大网站转发率达到100%,其他文章也有80%以上为各专业网站转载。许多读者来信、来电给予好评。有些读者来电甚至说我们的某些言论是关于同一话题的所有媒体观点中写得最好、最到位的言论。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李春晓、副主席洪兆惠给本报来信说,现在本报“很有看头,言论部分很有思想活力,选题直接切中文艺问题,这是文艺界的幸事”。有些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一大批老艺术家对本报的改变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些理论家、评论家也在公开场合反复对本报给予表扬。各地文联纷纷来电和感谢信给予好评。本报对湖北“一县一品”文化建设的报道,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省委把“一县一品”从文联品牌上升为全省战略专题部署,《湖北日报》用两个整版全文转载刊发。

    最后,要感谢在座的理论家、评论家、作家、艺术家和兄弟报刊对本报的关心和厚爱,还要感谢中宣部领导和文艺局的领导以及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领导,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向云驹为《中国艺术报》社长)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