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银:要善于表达,勇于表达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21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者按:10月13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在京联合召开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相关领导,多位文艺家、评论家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有关文艺评论工作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努力开创文艺评论的新风》重要讲话(讲话全文详见本报2011年10月14日第一版)。与会者充分肯定了《中国艺术报》近期文艺评论取得的成绩,围绕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登刊发,以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中国艺术报》业务领域视野宽阔,提供的信息几乎是全方位的,它的胸怀也非常宽阔,既表现在它对大量直观的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同时又能容纳各种不同意见、不同看法、不同观点,这点很重要。它不是几个人办报,不是关起门来办报,是在一种开放的胸襟下办报,有一种包容的精神。

    现在很多报纸是来什么发什么,有什么卖什么,存在什么就表达什么,缺乏办报的精神,缺乏主观表达的自觉。《中国艺术报》既敢于表达,同时善于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有一种主观的精神在里面。批评要坚持美学的底线,要有彰显文化的责任,批评要有原则有标准,不能无目标地开展批评。《中国艺术报》的批评很有针对性,而且针对的文艺现象都抓得很准,所以它的批评我感觉到既尖锐又到位,讲的道理还很充分。

    我们现在有的文艺批评没有标准,有什么现象出来了,就千方百计的找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找一种存在的合理性,找一种价值,实际上有些现象是没有价值的,有些对象缺乏文学的因素。但是我们有些批评家为了朋友、为了圈子、为了作家本人的诉求,表达一种缺乏文艺本质内容的批评。《中国艺术报》主观的表达、自觉的表达,符合文艺规律的表达,应该提倡。

    还有一点,我觉得要对《中国艺术报》的编辑们表示一种敬意,他们在好多重要的节日出的报纸达到100多版,那一天的报纸就有一斤,但是内容非常丰富,完全可以用百科全书去形容,这个东西不光是量的大小,表现了作者对这个事情的关注程度,对事情辛勤用功的精神,它系统的思考,对大局的观念,网络性的编刊思想非常重要,我没有看到哪一家报纸像《中国艺术报》这样花这么大的精力做这件事情,这不光是现象,还说明办报人的精神。

    我看过《中国艺术报》记者金涛近期采写的一篇文章,是对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访问,一个记者能够对访问对象研究这么深,提的问题这么精确,表现了记者的水平和能力。现在的记者都是拿到新闻稿就走了,一天跑好几个会场,像《中国艺术报》的编辑和记者能够把事情做得很深入是很难得的。我在《中国艺术报》经常看见心动的采访,一篇反映中国的雕塑家为马丁·路德·金塑像的文章,事件介绍得很全面,角度也很独特。所以我感觉到《中国艺术报》是提供大量信息、内容丰富的报纸,还是一个善于表达和勇于表达,能够认真表达的报纸,它的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编辑表现的丰富性结合在一起,所以我觉得刘云山部长给《中国艺术报》这样的肯定不是偶然的,我希望《中国艺术报》越办越好。

    (李炳银为文艺评论家)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