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榕:以情感人才能以理喻人2013.11.22
- “城市异乡人”:绘画创作中的农民工2013.11.22
- 硕果累累:戏曲现代化的积极探索2013.11.15
- 莫言贾平凹温馨相遇 相敬互赞2013.11.13
- 贾平凹,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的“百变狐狸”2013.11.13
- 报告文学创作应该坚守的方向2013.11.05
- 学院派为何与文学现场越行越远2013.11.01
- 中国艺术报:动画片除了技术更在乐趣2013.10.28
- 当代中国电影的全球推广问题研究2013.10.25
- 文艺作品要超越“戾气”2013.10.22
- 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2013.10.22
- 报告文学还是“轻骑兵”吗?2013.10.22
- 对观众审美和娱乐需求要有判断2013.10.16
- 大地与种子——从“曲艺之乡”的话题说开去2013.10.16
- 晚歌并非挽歌2013.10.11
- 文艺评论家要过“人民性”这一关2013.10.09
- 非虚构文学是什么东东2013.09.16
-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2013.09.16
- 独立的价值与卓异的品格——对当前文学评论的思考2013.09.09
- 中国艺术报:推行汉字考级制度有待商榷2013.09.09
- 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2013.08.23
- 小说的尊严2013.08.23
- 抒情散文的短板2013.08.23
- 文艺评论:在为人民服务中找回尊严2013.08.21
- 阿多尼斯对话莫言:诗与思的“情话”2013.08.19
- 背景与理念——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杂感2013.08.16
- 土壤与花朵:文艺评论的个人化与人民性2013.08.16
- 挺立潮头开新风2013.08.14
- 从汉英混杂看保卫汉语刻不容缓2013.08.14
- 我看中国某些诗人当下“成名术”2013.08.14
- 不必强调文学表达的“中国体验”2013.08.13
- 信息时代的散文写作2013.08.12
- 大自然文学三十五年回顾2013.08.09
- 凝练 全面 务实——《201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读后2013.08.07
- 群众文化发展走向哪里?2013.08.07
- 酒中前世,湖中江南——读葛芳散文集《隐约江南》2013.08.07
- 高雅着娱乐2013.08.07
-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战争题材的深度书写2013.08.02
- 《王破烂》:民间情怀的诱人魅力2013.08.02
- 美丽中国也需要基层设计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