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精品才有文艺繁荣2015.09.22
- 中国文艺未竟的事业2015.09.22
- 《三体》:打开人文科幻的星空2015.09.15
- 回归文化内核之路2015.09.15
- 科幻正在成为中国文学的巨大增量2015.09.14
- 抗战文学写作的“民间性”2015.09.07
- 情感表达与历史记忆——歌谣中的微山湖抗战2015.09.07
- 刘厚生:上海抗战戏剧的特殊性2015.09.06
- 以观演为中心建设当代戏曲2015.08.24
- 提升文艺品质 呼唤文艺批评大家2015.08.24
- 建立双性和谐的诗学轨道——女性文学研究之刍议2015.08.24
- 文艺评论工作急需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布局2015.08.24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谈评奖:纠结中的取舍2015.08.21
- 好诗,不会没有回声!2015.08.07
- 深深农情从何来?2015.08.07
- “慢艺术”在“快时代”的尴尬与出路2015.08.07
- 角儿 流派 剧目 如何把握京剧艺术的审美核心2015.08.05
- 北大学群的亮相与再出发:我们不是何安下2015.08.03
- 刘厚生:抗战戏剧散忆2015.07.29
- 文艺批评之三症2015.07.22
- 1万小时能培养出优秀文艺评论家吗?2015.07.22
- 王树增:写抗战是写不屈的民族性格2015.07.13
- 提高影像素养的紧迫性2015.07.03
- 呼唤作为流派的江西散文2015.07.01
- 随缪俊杰阅读刘勰人生2015.07.01
- 探索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田园之声2015.07.01
- 信息高速路上,作家灵感在何方?——中韩日三国作家探讨文学创作与灵感2015.06.19
- 走出生态困境,归根结底靠文化2015.06.19
- “求好运”:中国民间故事走向世界2015.06.19
- 中国少数民族电视剧的电影溯源与价值转型2015.06.08
- 读周迅长篇纪实文学《人民利益高于一切》2015.05.25
- 永远的家园——何葆国和他的土楼写作2015.05.25
- 河北报告文学创作扫描:记录时代 参与现实2015.05.25
- 2014年中国文情:故事中国化 讲述本土化2015.05.22
- 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 开创文艺事业新常态2015.05.22
- 文艺理论的“危机”:消失还是重生?2015.05.15
- 《三只虫草》:童真视角中的筋骨温度和锋芒2015.05.13
- 俄苏文学是现当代中国作家的“导师和朋友”2015.05.13
- 曹文轩: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2015.05.13
- 《平凡的世界》:带给当代学子的力量与感动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