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分子写作,是自我圣化还是直面内心?2014.10.23
- 戏曲传承首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2014.10.23
- 文学理论应置身于文学第一线2014.10.20
- 冯远:领会讲话精神以文艺精品回报时代2014.10.20
- 让创造力充分涌流2014.10.15
- 发挥文艺轻骑兵的独特作用2014.10.15
- 余秋雨:告诉世界中国巨人的性格和脾气2014.10.15
- 好作品经得起多个文明检验2014.10.08
- 《吉祥沟》:生动反映农村现实生活2014.10.08
- 莫道桑榆晚——晋剧《守护夕阳》的现实情怀2014.10.08
- 女性题材戏曲剧目要历史地完成舞台呈现2014.09.24
- 女性主义的超越式写作——作家静心访谈2014.09.24
- 警惕八股文风、圈子文风、媚俗文风2014.09.23
- 话剧《秋声赋》:民族命运转机的预言2014.09.23
- 莫让管理失当违和了艺术感2014.09.23
- 《女娲》:补物质的天,也补人类自我的天2014.09.22
- 《青春之歌》恒久的思想艺术魅力2014.09.22
- 杨光祖:呼唤电影的“人文精神”2014.09.22
- 话说“著名”2014.09.22
- “狐性”映衬下的人性光泽2014.09.22
- 倾听人民心声 奏响时代旋律——论傅庚辰的音乐创作与成就2014.09.09
- 社交媒体的文化症候2014.09.09
- 河北文学:传统坚守与时代变奏2014.09.05
- 经验之外,虚构之中——弋舟小说印象2014.09.05
- 樊发稼与作家彭学军书2014.09.05
- 杨献平的故乡课2014.09.03
- 艺术批评:如何“有效”?2014.09.03
- 让激情引燃生命——读《邵璞诗选》2014.09.02
- 低成本电影创制理念探析2014.09.02
- 长篇小说《江河水》:贴近现实的厚重佳作2014.09.02
- 有文艺悖论,才是好作品2014.08.22
- 三色堇诗歌:灵魂之约与生命之舞2014.08.22
- 当代诗词研究的反思与前瞻2014.08.18
- 叶舟之页——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叶舟及其作品2014.08.18
- 以“通感”打开摄影创作瓶颈2014.08.18
- 非艺术时代,文学与评论何为?——甘肃省作家评论家谈文艺发展现状2014.08.13
- 报刊美术设计期待现代创意2014.08.13
- 清新刚健自成一家——读旭宇的诗2014.08.13
- 军旅话剧:艺术活力与创新可能2014.08.06
- 意比高天情如海——喜读习近平总书记《军民情·七律》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