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礼物”新童话系列图书奏响爱的奏鸣曲2014.06.06
- 今天,合唱能否魅力依旧?2014.06.06
- “逗你玩”与“劝人方”从来都不矛盾2014.06.04
- 让生命在静穆中吐露辉煌——周振华散文评析2014.06.04
- 中国舞蹈"本土化"诉求 表现力生命力亟待加强2014.06.03
- 《行走沙漠二十年》:地理版图和诗性存在2014.06.03
- 《梦想照亮生活》:当黑暗成为耀眼的光芒2014.06.03
- 《海权战略》:面向海洋才能更好面向未来2014.06.03
- 创意能教吗?——创意教育的可行性探讨2014.06.03
- “家庭片”该关注什么2014.05.31
- 精神能量与价值弘扬——网络文学再认识2014.05.31
- 中国电影人,让我们来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2014.05.28
- 当代诗歌:与古典和民国对抗,与时代审美叫板2014.05.28
- 品特艺术再认识2014.05.23
- 《整容日记》能让合拍片“丑女大翻身”吗?2014.05.21
- 小说中的人生风景2014.05.16
- 杂技节目的三个维度 应以审美维度为先2014.05.16
- 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2014.05.13
- 电视剧如何讲述“中国梦”2014.05.13
- 国产电影应从市场繁荣走向创作繁荣2014.05.13
- “王蒙思想”的魅力及其意义2014.05.09
- 《绿皮车》: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平衡2014.05.09
- 现代中国风:新的魔术创作时代已经到来2014.05.09
- 新型二人转:“发酵”中的艺术形式2014.05.07
- 沉醉而痴狂的审美性叙事2014.05.07
- 麦家小说:既是日用品,又是奢侈品2014.04.25
- 如何认识并讲述中国?2014.04.16
- 阎连科:好作家一定是其他作家的"绊脚石"2014.04.16
- 杂技创作新趋向:有审美意味的杂技2014.04.09
- 新城市文学的三个维度2014.04.09
- 输出创意,这样的文化才最强大2014.04.02
- 也说剧本可不可改 如何改,由谁改?2014.03.26
- 曹保明:给二人转一个“生日”2014.03.03
- 中国歌剧的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2014.03.03
- 危机重重的中英文学翻译2014.02.17
- 谭家健:文言文消亡了吗?2014.01.03
- 关于中国画派问题的答辩与商榷2014.01.03
- 中国纪录片的春天真的即将到来?2013.12.17
- 芭蕾舞剧《堂·吉诃德》何以不朽?2013.12.04
- 传承节日,就是在传承文化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