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樊发稼与作家彭学军书

时间:2014年09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小彭你好!

  你的新著《浮桥边的汤木》看了。版权页标明的是长篇小说,在我看来是个大中篇。我习惯一本书一口气读完,你这本却是利用晨起、睡前断断续续看毕的,一是天太热,加上看世界杯,生物钟有点颠倒,脑子总昏昏沉沉,不易集中精力;二是最近杂事多些,静不下心来。

  这是你第一次以男孩为主角写叙事长作,你说你有点“忐忑”。你写惯了女生,这回变个思路,对你算是个“探索”吧。

  我很喜欢你的作品。《你是我的妹》《腰门》等长篇以及你的散文集《真的很天真》《假装在长大》,我都给予很高评价,而不认同个别批评家不切实际的“鸡蛋里挑骨头”。

  你的小说,有一种让我愉悦和感动的诗意,笔致是散文的(但我质疑大诗人艾青《诗的散文美》一文的观点。——事涉新诗,拟另文申述,此处不赘)。故我私下觉得你的小说属于“散文小说”。在这里,“散文”是类似于温暖阳光随意洒向无垠大野的那种自然和宁静,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质与格调。你这部《浮桥边的汤木》也有这种艺术特征,我从中读出了你叙事的从容、细腻和洒脱。

  要说不足与缺陷,我以为出在作品的整体构思上。尊作一开始就设下一个大的悬念,实际是一种“误会法”——源于主人公名字“汤木”和另一个文艺作品里人物“汤姆”近音引起的误会。这根“误会”线贯穿《浮桥边的汤木》的始终。直到故事快结束,才抖出这个核心“包袱”,真相得以大白。也就是说,这个“悬念”(即包袱)支撑起了这部作品的故事。而恰恰这个“悬念”,读来总显得不够自然、给人以勉强,乃至有点过于“人为”的不真实感。因此我不能给你这部“长篇”打高分。倒是作品里对于少男少女间感情的天真深挚、相互关爱乃至侠义心肠,描写得极为真切动人,且饶有“当下感”,生活气息浓郁之至。我尤其喜欢关于性格反差鲜明的汤木和“大蒜头”走得近的种种真切叙写。

  还有,你巧妙地规避了某些东西,这也是你的机智之处。你追求的是作品的恒定价值。

  以上直说一己之见,难免谬误,仅供参考。

    谨颂

  夏祺

樊发稼      

2014年7月15日  

  (此文为樊发稼读完彭学军新作《浮桥边的汤木》后给其的复信。彭学军,女,“60后”,湖南长沙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赣南师院中文系。现为某出版社文学编辑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终不断的琴声》《你是我的妹》,中短篇小说集《油纸伞》《歌声已离我远去》等。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大奖。)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