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舞蹈话题

中国霹雳舞亚运会摘金的背后

时间:2023年10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671!”“671!”“671帅炸!”……10月7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霹雳舞比赛直播现场,“671”数字刷屏,那是在这场激烈角逐中斩获金牌的17岁中国霹雳舞女子选手刘清漪名字的谐音,也是她给自己起的昵称。在霹雳舞比赛颁奖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即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升起时,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她小心翼翼地躬身放下鲜花,挺直腰板热切地向国旗行着庄严的注目礼,坚定的眼神定格了亚运会史上霹雳舞首秀中国队获得首枚金牌的历史瞬间。这块让她获得巴黎奥运会霹雳舞项目参赛资格的金牌,和18岁的亓祥宇获得的男子霹雳舞铜牌,一同见证着中国霹雳舞乃至中国街舞的青春力量!

  “她完成了一个舞蹈精灵的塑造,这样的霹雳舞‘舞’的性质,让她一骑绝尘,非常赏心悦目!” 

  跳转、定格、翻滚、滑行、风车、大回环、托马斯……目不暇接的高难度技术动作,眼花缭乱的多元化技巧变幻,令人咋舌的超精准的控制能力,中国霹雳舞选手以青春热血和非凡舞艺争霸亚洲舞林,也让观众热血沸腾。霹雳舞决赛现场,响起了亚运会主题电影《热烈》的主题曲。电影中,主人公用一腔孤勇的热血和汗水让关于街舞的梦想照进现实是艺术的书写;赛场上,热血健儿则以热烈的激情和蓬勃的生命力让梦想真正照进了现实。

  “这块金牌实至名归!刘清漪最突出的特点是她的霹雳——舞,凸显了‘舞’性,她将高密度、高能量的技术动作和舞蹈特殊的美感结合在一起,哪怕是非常快节奏地处理极其密集的步伐和非常密集的音乐都能完全搭在一个点上,这种极强的控制能力和节奏处理能力让人过目不忘,非常令人惊喜!”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赞叹说:“她还有一些独门绝技,比如在空中瞬间静止的那种控制,和在地面运用头、胳膊肘或大腿突然之间的滑行,让整个比赛场地的地板似乎变成了水面,这样的动作使她轻盈而舞。霹雳舞本来是以充满爆炸性、炸裂性的技术特色见长,但她作为女子选手,完成了一个舞蹈精灵的塑造,这样的气质、这样的霹雳舞‘舞’的性质,让她一骑绝尘,非常赏心悦目!亚运会霹雳舞决赛,特别是刘清漪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力量和美,但不是舞蹈轻盈飘逸之美,而是一种爆发性、决定性的控制力量达到的出人意料的平衡的美!”

  即使是男子铜牌获得者亓祥宇,在冯双白看来,也不输给对手。尤其是亓祥宇富于创造性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技术与艺术表现,让冯双白赞赏不已:“在三四名决赛最后一轮,亓祥宇将中国传统武术的醉拳融入霹雳舞中,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霹雳舞以技术性、技巧性、快节奏脚下运动为核心,可是亓祥宇把慢板的醉拳的控制和传统霹雳舞的技术动作结合在一起,天衣无缝,并且他空中的控制、地面的控制、脚下的节奏都处理得非常干净,非常出色!中国出战的四位选手都很优秀!”

  “咱们是十几岁的小将和获得过几十个世界冠军的选手PK,拼的是新生代的青春力量!” 

  “最年轻”的亚运项目之一,最青春的参赛力量,平均年龄23岁的四位出战选手,充满象征意味地标示着中国霹雳舞以及街舞的青春正好和未来希望。他们火一样的韶华热血,正像本届亚运会霹雳舞宣传片的名字一样——“正当燃”。

  作为嘻哈文化(Hip-Hop Culture)四大元素涂鸦(Graffiti)、打碟(DJ)、控制麦克风的人或说唱(MC)、霹雳舞者(B-boy)的重要组成部分,霹雳舞(Breaking)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末、 70年代初的美国纽约,是最早流行的街舞种类,以其高难度、技巧性的力量动作,以及斗舞(Battle)的特殊对抗形式,契合青少年澎湃豪情而风靡世界,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格外盛行。自上世纪80年代以霹雳舞为代表的街舞走进中国,经历了拓荒与沉浮走到如今渐成燎原之势。随着2020年国际奥委会同意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增设霹雳舞项目,以及同年亚奥理事会第39届全体代表大会明确,杭州亚运会新增霹雳舞项目,街舞“入亚”“入奥”燃起了全国广大街舞青年群体激荡的热情。而此次亚运赛场上的亮相,让人领略到了这股涌动的力量。

  “拼的是新生代的青春力量!”中国群众文化学会街舞艺术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参与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街舞编排的林清景一语道破中国选手最大的优势和潜藏的希望。作为多年从事少儿霹雳舞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街舞人,他介绍,此次赛事中我国选手对战的,尤其是在八强四强比赛中对战的选手是像韩国Hong 10等这样进入不惑之年、拿世界冠军拿到手软的街舞大咖。但中国小将们毫不怯懦,且展现出了自己的优势。“虽然我们的综合实力可能没他们强,包括那些已经跳了30多年的老舞者对于霹雳舞常用音乐的熟悉度、对于玩音乐的经验以及临场抗压能力等,但这些孩子的体能和爆发力要比这些老将好很多,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国家对运动员的培养,这对于街舞人才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浙江省新文艺流行舞蹈发展中心副理事长、CHUC浙江街舞联盟常务副主任潘彧说。

  《这!就是街舞》第三季全国总冠军、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常务理事、CHUC全国街舞联盟霹雳舞推广大使杨凯也为霹雳舞“入亚”“入奥”激动不已:“这是街舞的春天,街舞从街头搬上大舞台,用舞蹈的方式展现体育精神,是霹雳舞者莫大的荣幸!中国的霹雳舞者当下的参赛优势是低龄化,相信中国未来能更好地与外国高手抗衡!”

  “技术与艺术的双向发展,不仅让霹雳舞在竞技项目中花开一枝,也会让街舞在艺术创作方面并蒂绽放!” 

  一袭青衣的宋代少年,丹青水墨寥寥几笔,勾勒兰之君子气韵,也绘出梦的链接,让传统中国与当代青年在青春街舞中相遇……王一博参演的亚运会霹雳舞宣传片《正当燃》的片头,颇具象征意味且恰如其分地彰显了当下中国街舞人突出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尤其是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街舞艺术创作为街舞中国化价值支点的实践努力。也正像亓祥宇那段醉拳的融入充分展现了在中国生根发芽的中国街舞的文化辨识度。

  “亚运会赛事中霹雳舞虽然作为一个竞技项目,但艺术性与技术并重甚至是决定胜负的内核。从裁判以‘音乐性、表现力、原创性、技巧性、完成性’五个维度作为评判标准便清楚地体现了这一项目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街舞可以是竞技的,更可以是艺术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螺旋上升,这也正是中国舞协近年来通过CHUC全国街舞联盟,将全国的‘散兵游勇’集结成有组织的‘正规军’,并集中在街舞艺术实践发展方面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说。

  的确,近年来,带着让街舞生出中国之根并发展繁荣中国街舞艺术这样强烈的渴望和坚定的决心,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以全国街舞联盟为依托构建着全国街舞发展的强大版图。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夏锐介绍,CHUC全国街舞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建立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街舞联盟32个,市级97个,联盟内培训机构8000余家,覆盖全国596个城市。委员会着力团结和引领全国街舞人,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其思想境界、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努力助推中国街舞发展进步。

  在本届亚运会开闭幕式表演多个篇章中,街舞艺术都有精彩呈现,尤其是在开幕式第二篇章《钱塘潮涌》中,CHUC浙江街舞联盟组织构成的124人的街舞团队,以嘻哈舞(Hip-Hop)、锁舞(Locking)、机械舞(Popping)、霹雳舞(Breaking)等街舞艺术形式倾情演绎,激荡出中华儿女勇立潮头的英勇气概和奋勇向前的时代豪情,与亚运赛场上的霹雳舞项目比拼相互呼应,镜像式映照出当下中国街舞发展中体育竞技与艺术发展两种面向。参与这一篇章街舞编创的潘彧表示,街舞在体育和艺术领域的发展是有机共融的,更好的技术可让街舞获得更多关注,让艺术作品有更高观赏性,但纯粹的技术呈现会丧失艺术表达,就很难讲述中国故事,很难成为助力民族文化复兴、构建中华现代文明的一份力量。“当下街舞越来越成为表达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和助力城市文化空间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而街舞表现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成为街舞人艺术创作实践的重要突破口。技术与艺术的双向发展,不仅让霹雳舞在竞技项目中花开一枝,也会让街舞在艺术创作发展方面并蒂绽放!”

  “亚运会霹雳舞比赛将是中国街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霹雳舞‘入奥’再次吹响了集结号,让中国街舞在最好的春天里向着万紫千红努力绽放!” 

  “明年的巴黎奥运会,让我们继续期待中国霹雳舞队!”中国队摘得桂冠的胜利时刻,中国街舞第一位世界冠军,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街舞联盟副主任阿牙(周任勋)的激动话语,透出了中国第一代街舞拓荒者传承至今的果敢和豪迈,也让人体会到街舞“入亚”“入奥”激起的无限动力。

  “亚运会霹雳舞比赛将是中国街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经历30年曲折发展,中国街舞人从被人看不起的‘街头小混混’,只能在地下独自起舞,到中国文联、中国舞协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家,找到艺术的方向,再到今天有天赋的孩子可以进入省队、国家队参加世界赛事为国争光,中国街舞迎来了最好的春天,可以在体育竞技和艺术创作两个方面相互促进,越走越好。霹雳舞‘入奥’再次吹响了集结号,让中国街舞在最好的春天里向着万紫千红努力绽放!”冯双白说。

  《这!就是街舞》第一季总冠军、CHUC全国街舞联盟街舞公益推广大使韩宇表示:“当下我们已经让街舞从一个小众文化走进了大众视野,相信从本届亚运会开始再到未来十年,中国街舞的发展会让大家感受到跳街舞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相信通过其不断发展和更好普及,更多人参与,会更好地把街舞精神传递出去,也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回溯街舞中国化历程,经历了初入、融入、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个舶来艺术如今已经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文化表达,展现街舞技术的同时保持和发展街舞艺术的内在神韵。尤其是以中华文化为魂、以中国元素为形的中国街舞文化正在养成,虽然在类别和表演形式上受西方模式的影响较大,但融合中华文化的优秀街舞作品正在不断涌现。而街舞语言具备国际化交流对话的天然优势,业已构建形成跨文化交流、竞技与跨域对话机制,街舞正在成为国家文化传播、文明互鉴的重要手段与平台。”持续关注中国街舞发展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如是感叹。

  卜希霆介绍,在全球拥有3000余万舞者的霹雳舞“入亚”“入奥”,让街舞在增强艺术审美特质的同时,拥有了一张无国界的体育名片。欣逢文体旅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亚运会既是体育健儿拼搏竞技的“赛场”,也是各国文明表达、文化展示的“秀场”。中国街舞健儿在主场以街舞为媒,让世界发现中华文化之美。中国街舞应适时抓住霹雳舞“入亚”“入奥”以及此次直通巴黎的契机,在高质量推动街舞中国化的同时,主动研究、协同发力、创新驱动,努力打造并形成中国街舞特色与文化表达范式,促进街舞艺术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进程,赋能街舞综合生态体系的加速构建,借力亚运会、奥运会和更多国际赛事平台,树立中国街舞新时代的崭新形象,高质量推动街舞艺术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街舞艺术凝聚承载更加深层次的价值。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