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叶廷芳:建筑七美

时间:2013年07月1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中国建筑的匠师们在追求建筑的美的时候,都不把注意力放在墙的造型上,而集中在建筑的结构体系上,而这个体系是一个框架结构,它全部是暴露在外的。不难理解,要使建筑物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让那些主要的木头构件在结构过程中体现出美感来。

  一 雕塑美 

  建筑的雕塑美既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造型,也表现在附属于建筑物的各种雕塑和陈列品。与外国的石构建筑多半以几何造型的特点相反,中国建筑主要以曲线造型为特征。 

  无论石构建筑与木构建筑都不乏这一审美属性。这既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造型,也表现在附属于建筑物的各种雕塑和陈列品。比较起来,这一点外国的石构建筑包括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有较大的优势,直到现在虽然它们在总体上已背离了以往的传统,却依然有小部分甚至比以往更强建筑物出现,如悉尼歌剧院、伦敦“小黄瓜”(瑞士再保险总部)、迪拜帆船宾馆、新加勒多尼亚首都的文化设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法国的里昂火车站、巴西议会大厦等这样一些雕塑感极强的建筑杰作。雕塑美虽然不是中国建筑的长处,但中国建筑也具有雕塑美的特点。与外国的石构建筑多半以几何造型的特点相反,中国建筑主要是以曲线造型为特征的。而且中国人对建筑的这一审美理想很早就萌发了,早在三千年前,《诗经·小雅》中就有“如鸟斯革(jí),如翚斯飞”(像鸟那样激动地拍打着翅膀,急欲腾飞)的说法,要求一种富有动势的、生机蓬勃的建筑。后来我们的按照曲线原理建造的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和点缀性的亭台楼阁,生动地实现了这一浪漫性的建筑美的理想。不说北京这样一些大建筑,外地许许多多较小的建筑,如太原晋祠的圣母殿、四川绵阳的过街钟楼、贵州黔灵山的洪福寺、上海嘉定的真如寺、峨眉山清音阁的牛心亭、云南的剑川石窟乃至丽江的许多民宅,都可以看到这种特点。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突出自己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严,他们的皇宫及其所属的大型寺庙建筑一般都要衬以高大的台基或须弥座,有的非常宏伟壮观,像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天坛祈年殿的基座,它们的墙体和栏杆的造型十分讲究,雕刻非常丰富,其雕塑美的品格堪与外国的石构建筑相媲美。


(编辑:苏锐)
共6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尾页 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