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野]“混搭”来了
“好评”作品玩转混搭成经典
小品《如此包装》:“混搭”先行者
小品《如此包装》是在“混搭”这一名词出现之前的“混搭”探索,可谓“混搭”界的“鼻祖”。为增强舞台表现效果,赵丽蓉的小品总是在说学逗唱之余融入舞蹈、灯光、音乐的配合,《如此包装》中包括了评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混搭”用以突出小品的内涵,甚至包括了外来文化“麻辣鸡丝”与中国传统评剧演员的“混搭”以及传统与时尚“混搭”,虽然不伦不类,但却笑料百出,同时引导人们在时尚潮流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2012春晚:“混搭”很流行
2012年的春晚舞台热闹异常,各路明星大显身手,在春晚刮起了“混搭风”。其中,王力宏和李云迪这对搭档分外抢眼,“钢琴王子”与“流行歌手”的“混搭”给人们带来对钢琴这一古典乐器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期待。演出中,两位表演者分别坐在两架钢琴前弹奏的场面配合舞台大屏幕上的3D影像,引爆了全场的沸点。《金蛇狂舞》把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用古典乐器演奏流行时尚,也用流行音乐表现出了古典风韵,既保证了舞台表现效果,又对音乐形式进行了创新。
先锋电影:“混搭”新尝试
先锋话剧导演孟京辉在2001年出人意料地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像鸡毛一样飞》,作为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在整部影片中穿插了戏剧表演中相当常见的舞台剧表演形式、音乐歌舞段落、动画效果和大段自白,用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段演绎电影情节,从而用“混搭”创造出了“戏剧电影”这一名词,将现代舞台艺术融入电影,为电影和戏剧的“混搭”做出了大胆而执著的一次尝试。
导演张艺谋:“混搭”大手笔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这就使得这部舞剧带有强烈的电影创作思维和手法,张艺谋将芭蕾舞剧的表现形式和电影的叙述手法相结合,用电影蒙太奇的镜头表现方式分割芭蕾舞剧的场景;与此同时,这部芭蕾舞剧也展现出另外一个“混搭”的成果——极具民族特色的芭蕾交响乐,在音乐创作中,陈其钢为西式的交响音乐注入了中国传统的京剧女声、二胡、笛子、京胡、柳琴和民族打击乐等,还出乎意料地将算盘作为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使芭蕾舞剧的音乐极富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充满了现代气息。
张艺谋的“混搭”尝试远不是只有这一部芭蕾舞剧,此后的“印象”系列更是把电影表现手法、现代舞台艺术、少数民族的歌舞和各地绚丽的自然风光融合成为一体,张艺谋认为:“如今艺术表现比较讲究‘混搭’,各个门类的艺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全世界艺术的发展潮流。”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