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见证 老座钟滴答30年 |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1 作者:邹牧村 来源:烟台晚报 |
“我家有一台上世纪70年代的老座钟,当时一家人都靠它安排作息,如今虽不用它报时了,但一直不舍得扔,还把它摆在卧室里。老座钟是时间的见证,是我们生活变迁的见证。”昨日下午,家住东山干休所的陈立君老人给记者打来电话。 在陈立君老人的家中,记者看到这台上弦的机械座钟。老人说,这个三五牌老座钟,在上世纪70年代可是名牌产品,需求很紧俏,“买时大概花了100多块,是那时普通家庭好几个月的工资,算是高档货。”当时老人的几个孩子正值上学年龄,家里需要有台钟给孩子上学报时,于是她和丈夫一合计买了这台座钟。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几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工作后自己买了手表,抬手就能看到时间。不过那时候的手表款式都非常简单朴素,男式、女式样子都差不多。渐渐的,家里人都不需要这台老座钟来报时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手表已经风靡一时,而且表的款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有手腕上戴的,还有挂在脖子上的;材质上有钢制的、塑料的、镀金的、纯金的;性能上有机械、电子、光动能的……陈立君老人回忆说,那时几乎人手一块,后来有了电子钟,“电子钟不像机械座钟需要每隔半个月上弦,用起来很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换电子的了。” 上世纪90年代,手机开始流行,各种手机都有报时功能,很多人都不再佩戴手表。而家里的座钟依然兢兢业业,在滴答滴答地走着,但慢慢变成了摆设,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从机械老座钟到电子钟,从少数人才拥有的奢侈品到家家普及,这台老座钟折射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伟大变迁。 |
历史回顾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