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钱包看变化 |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1 作者:唐葵阳 王勇 沈生 来源:沈阳晚报 |
第一个钱包值3角钱,能装10个月的工资 如今钱夹里装满银行卡,消费刷卡成时尚
本文主人公赵月秋 “赵大姨上电视了!还是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呢!”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在“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专题片中,报道了沈阳市和平区北市街道的赵月秋在30年中珍藏的数十个钱包及“文革”时期粮布票的事情。小小钱包藏天下——从20世纪70年代月资20元到眼下钱夹中的各种银行卡,10月20日,赵月秋一边展示着旧物,一边和记者唠起了关于钱包的故事。 第1个钱包只值3角钱 银发,红唇,白色的短夹克,驾驶一辆银白色的小轿车——记者眼前,54岁的赵月秋浑身上下写满时尚的韵味。“真没想到,我恋旧的毛病如今竟开花结果,还上了电视!”赵月秋笑着说,家中的箱子里,有自己当红小兵时戴过的红袖标、女儿刚满月时穿的小衣服、女儿小学时期得的各种奖状…… “我最得意的收藏当然是钱包!”赵月秋将随手拎的大塑料袋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钱包。记者观察到,这是一个塑料钱包,蓝白相间,上面有一对热带鱼的图案,角落里印着“上海”二字。 赵月秋回忆,1978年9月,她刚参加工作,是区少年之家一名校外教师,每月工资20元。那一年,当列车员的嫂子送她一件礼物:从上海买来的一个小钱包,当时只花了3角钱!“那时在沈阳,花多少钱也买不到啊!周围人老羡慕啦,我那个神气劲就甭提了!” 第2个钱包会“吱吱”叫 “我的第二个钱包,外形与第一个几乎一模一样,只多了一个会‘吱吱’叫的小按钮。”赵月秋回忆,由于那时的钱包太稀少了,尽管里面装的钱并不多,还是成为小偷猎取的重点目标。在得知一位女同事被小偷掏包后,赵月秋不敢随身携带第一个小钱包,而是把它藏在家里。 一年后,嫂子又花5角钱从上海买来一按就“吱吱”叫的钱包,也许是心理作用,赵月秋敢把它揣在身上了。她轻轻拉开这个小钱包的拉锁,里面呈现出一撂五颜六色的小纸片,有粮票、布票、肉票……“这张是5市斤全国粮票,被称作‘满天飞’;这张是咱们沈阳市的,叫地方粮票!”赵月秋曾专门查过相关资料,1955年,全国第一套粮票正式流通,拉开了中国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的帷幕。几年之后,日用百货也需要凭票购买。于是,从粮票又发展出布票、棉花票、肥皂票、手表票、缝纫机票等。 第3个钱包能装粮本了 第三个钱包,是半月形的革制包,能装进去当时最重要的物件之一——粮本。“30年前,对于城里人来说,粮食关系跟户籍关系一样重要,每家都有粮食证,上面写着一家有多少人,每个人多少定额。然后每个月月初,我就拿着这个证去粮店领粮票。”赵月秋掏出蓝色粮本说,每个人的定额都是根据年龄和性别来确定的。 “一家三口每个月吃不到八十斤粮,勉勉强强够了。一旦出现意外可就麻烦了!”她回忆,有一次,一位老邻居把粮票弄丢了,那是全家人一个月的口粮啊!没有粮票就买不了粮食,老邻居找亲戚朋友凑了些。可当时各家粮票都不富裕,凑来凑去还是不够。没办法,老邻居只能去百货商店买“高级点心”吃。所谓的“高级点心”也就是桃酥、面包什么的,价格比较贵,好处是有的商店不需要粮票就卖。那一个月,老邻居一家就是靠吃这些东西过下来的。但因为点心都很贵,所以家人每天吃得很少。转过月来,生活才慢慢好转起来。 第4个钱包里票比钱多 “那个时代,钱包里的各种票比钱值钱!”赵月秋又打开第四个钱包——拎挎两用的小手包。 “看,这是布票!”赵月秋告诉记者,它是用来买棉布时用的。一般单位是“尺”,当时新疆、云南等地用“米”,最小面额的布票有到“半寸”的。后来出现了“的确良”,可以不用布票买。 除了粮票、布票外,还有肉票、油票、糖票、烟票、酒票、盐票、火柴票、蛋票、豆腐票、奶票、自行车票、手表票、家具票、肥皂票、工业票……凡是人们的日常消费品,几乎就没有不要票的。 “你看,这张灯泡票!”她指着钱包角落说,记者看到,这是一张白底蓝字的小纸片,上面印着时间:“1975年”,“那时候,因为这张票被夹到一本书里无法找到,我家灯泡黑了好几个月!”她回忆说。 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社会产品短缺现象没有了,粮票基本失去了作用,人们用来与小贩换鸡蛋、塑料盆等物品。1993年,粮油商品实现敞开供应,粮票正式被废止,退出流通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赵月秋又相继有了十几个钱包:尼龙绸包、牛皮斜挎小背包、古色古香的仿古包、时尚前卫的金属包……赵月秋兴致勃勃地逐一展示,每一个钱包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象征着生活细节的变迁。 钱夹变大装满百元钞 又过了五六年,钱包越变越大。为啥呢?赵月秋翻出一个能斜挎在胸前的牛皮包,里面有好几个夹层。“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而且,还增加了50元、100元大面额人民币。” 她又拿出一个形如香水瓶的金属软包,拧开“瓶盖”,里面竟装满各种硬币。“这种钱包美观又实用,特别是乘公交车,随手就可倒出一枚1元硬币,特别省事!” 赵月秋还展示一款透明的小包,“21世纪初,这样的小包几乎每个女人都有,里面一般放着各种化妆品,特别时尚!” 钱夹变小消费全用卡 “这是我丈夫用过的一个钱包!”赵月秋又拿出一个真皮男式夹包,“那里面平常一向装得鼓鼓囊囊,除了银行卡,驾驶证、身份证外,剩下的都是钞票,经常有一两千之多。也是,现代男人工作效率高,又讲究生活品位,出去应酬动辄几百,钱包里的钱不够怎么能行!” 一晃,30年过去了,赵月秋的钱包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如今,我用这个精致小巧的钱夹!”她说,随手打开钱夹,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银行卡、购物卡、会员卡,她将30年前的那个小钱包与手里的钱夹进行对比说,“当时小钱包几乎能装10个月的工资(200元)了;现在我经常用的是这个钱包,1个月工资2000多元,现在我消费都是用信用卡。” (实习编辑:许秋言) |
历史回顾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