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的“多彩”家园
2013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举行期间,作为多届赛事评委的著名音乐人陈哲,决定在贵州大力展开他的“土风计划” 。
“土风计划”是陈哲多年来推动的一项原生态文化传承行动,主要以村寨为基础坚持活化传承,探索其良性发育。他走过贵州不少民族地区,认为对原生态文化而言,在“多彩贵州”的舞台下,还有更多更好的东西。
“不必去羡慕流行音乐的‘掌声’ ,更不必以流行音乐的要求来盲目要求自己。明确‘贵州在哪’ 、‘中国在哪’ 、‘世界在哪’ ,然后建立贵州的文化发展模式。而我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 ”陈哲说。
应邀参加2013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的许多著名音乐人,也都表达了与陈哲同样的热情——
“到民间歌曲里去‘偷’一两段旋律写成曲子,那不叫创作,音乐的本质是内心,内心没有东西,音乐就没有生命,必须去体验真正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在贵州,我强烈地感觉到了这种激情。这里的东西是天然的,也是‘中国的’ 。 ”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如是说。
“我太亢奋了,比赛过程中我就忍不住郑重地写了几个建议,其中之一就是《对贵州生态文明绿色崛起进行文化创新的若干建议》 ,如果贵州方面有意深入合作,我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这个地方的文化创造中来。 ”独立音乐监制人黑楠如是说。
正如贵阳市“多彩贵州”参赛队领队郑兴建所言,只要“多彩贵州”保持好自己的独特魅力,真正有见识的文化人才大有人在,只要把“多彩贵州”这个平台做大做强,就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事实上,从“多彩贵州”开始举办至今,的确有越来越多的省外乃至国外的“外来者” ,开始关注和参与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文化发掘、文化建设的具体行动。
我们可以理解贵州人迸发出来的巨大热情,那么,这么多被吸引的“外来者” ,又从贵州感受到了怎样的魅力?
在麦当劳文化风行世界、好莱坞电影横扫全球、互联网环境控制生活、原生态和传统文化濒临断裂的今天,著名文化学者向云驹的一句话,可能是“多彩贵州”引发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文化共鸣的最好答案——
“越是全球化越要本土化,越是现代化越要传统化,越是科技化越要人文化,越是物质化越要精神化。”
在受污染耕地高达上千万公顷、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 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不断爆发的今天,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的一句话,也许是生态贵州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关注关切的最好说明——
“环保成为一个重大的文化命题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不仅仅是环保局管的事,也不仅是联合国环境组织管的事情,这牵扯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文化问题。 ”
这是一种发展呼吁,更是一种文化觉醒。
对全国而言,贵州在“后发赶超” ,对世界而言,中国又何尝不是在“后发赶超” ?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后发赶超”的过程中,我们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扰——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如何认识本土文化、看待世界多元文化?如何在文化相遇中对待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如何在文化碰撞中认清和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如何在文化竞争中进行助推民族独立于世界之林的主流文化构建?又如何让文化的力量反哺于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作用于生态文明进步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多彩贵州”的文化创造,隐隐能带给我们一丝启悟。
对本土原生文化的张扬,对民族母本文化的重读,对世界生态文明趋势的引领、呼应,在某种意义上,“多彩贵州”是一次大人文观念上的自觉复正,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包含的文化复兴的道路上,迈出的生态文明的文化探索。
复兴是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是在旧工业文明的传统模式中照本宣科步步逼近生态赤字而难以持续,不是在面对国际文化多元强势的对照中丢失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需要天蓝地绿水清,需要更多的“多彩”家园,需要对发展反思、对发展提升、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推进发展的文化觉醒。
只要我们真正读懂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多彩”的家园,就不再遥远。(记者 彭宽)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