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祝贺上海文联第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时间:2012年06月2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以绿叶的情怀装点海派文化的春天

热烈祝贺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短短一百多年里,近代上海迅速崛起,而海派文化就是上海勃勃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汇聚八面来风,引领时代潮流,这是文艺前辈们留下的历史财富,而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吹响,上海文艺工作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波澜起伏的时代浪潮,上海市文联的工作者们深切感受到不一般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抱有一份当好配角、促进繁荣、服务发展的坚定信念。一方面默默无闻地为文艺之花的盛开做“灌溉者”、“铺路者”、“呵护者”,另一方面也在理念上、制度上不断开拓、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之路,以绿叶的情怀,装点着海派文化的春天。

一年一度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为我国戏剧繁荣作出了贡献

成立50多年来,“上海之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

原创篇推人推作品 扶人扶作品

  搭建原创的舞台

  傍晚6点多,华灯初上,雍容华丽的上海大剧院内,灯火辉煌,工作人员正紧张地进行最后的调音。离开幕式还有一个小时,已近90高龄的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以及他的夫人静候在剧场里。即将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会,朱践耳的《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是压轴曲目。这部作品也是他与“上海之春”首次结缘的作品,曾响彻于1962年“上海之春”的舞台,并在当时引起轰动。

  从青葱之岁到耄耋之年,在上海艺术成长和事业成功的道路上,与“上海之春”有着如此深厚缘分和成长记忆的,不仅仅是朱践耳。作曲家马友道、刘敦南、陆在易、杨立青、金复载、奚其明、徐景新、何占豪、陈钢、赵晓生、顾冠仁等,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舞蹈家辛丽丽等人无一不是依托“上海之春”这一平台“破茧而出”,展翅飞向全国乃至海外的。

  “上海之春”可谓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最早、持续最久、一度是国内影响最大的音乐舞蹈节,至今已经办了29届,依然熠熠生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他的音乐节一般都是以展演为主,‘上海之春’在全国的独一无二性就在于推新人新作,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骄傲地道出了“上海之春”青春永驻的“独门秘器”。

  为了更好地提升本土音乐文化,2006年起,“上海之春”还特别建立了“海上新梦”这个平台,为上海作曲家提供更多的演出原创作品的机会。从2007年至2012年,66首原创作品在“海上新梦”舞台上奏响了第一音。多年来,在“经典主宰市场”的局面下,如何将纸上总谱变成现场乐声,一直是音乐家心中的困扰,终于借助“上海之春”这个平台,实现了他们多年的创作夙愿。

  “上海之春”只是冰山一角,上海文联独家或合力搭建的原创平台其实还有很多,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上海美术大展、上海书法大展、上海设计展、“金手杖奖” 魔术大会等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粉墨佳年华”上海优秀青年演员汇演、上海青年摄影艺术大展、上海青少年书法艺术奖等推新人活动,无一不是出人出作品的大舞台。

  曾几何时,角儿要红,非得先唱红上海这个码头。如今,不同领域的舞台再一次让文艺工作者在上海长袖善舞,各展风采。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已经举办了22届,400多位全国各地各剧种乃至国外的戏剧演员先后获得所属的各个奖项。其中不乏一些地方性小剧种,甚至一些近乎失传的稀有剧种表演人才,有的还因此成为当地戏剧艺术的领军人物。

  回忆起原“白玉兰”评委会主任、已故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评委会副主任荣广润充满钦佩之情:“艺术水准始终是袁先生唯一和最高的评判标准。在她眼里,‘白玉兰’的大门对任何戏剧演员都是敞开的,不同地域、不同剧种、不同资质和知名度,各种风格流派的演员,都可以在这个宽广的平台上尽情表演——这是文化繁荣的标志,是上海海纳百川的胸襟。”这份胸襟的背后有着务实的精神,细致的作风和公平的心态,从而提升了舞台、奖项的含金量。

  培育原创的土壤

  一个民族的文化原创力关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文化发展,助推原创已内化为上海文联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当原创苗子的发现者、铺路人非常重要,同时做原创萌芽的发掘者、施肥者、呵护者也意义重大。文联人要当好培育原创土壤的园丁。为了增强主旋律创作的艺术感染力,上海市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一直鼓励、动员并组织艺术家深入第一线去感受生活,寻找第一手鲜活的素材,为创作进行有效积累。

  在中国共产党90岁诞辰之际举办的“党的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摄影作品展”,展出了沪上55位资深摄影家历时两个半月,分9条创作线路,赴浙江、江西、云南、广州、四川、湖北、陕西、北京等省市,深入到全国30余个拍摄点和革命老区实地拍摄的400多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真实记录了老区现实的景象与人文,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历史及文化财富。

  上海摄协是这次行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他们的精心安排下,摄影家们克服层层困难,顺利完成了创作任务。赴四川创作队克服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反应、道路积雪和崎岖险势的艰难,拍摄出了题材丰富的摄影作品。赴江西创作队徒步攀登泥泞的山路800多米,深入到红军反围剿阻击的山峰拍摄,还意外搜集到当年红军战斗时的弹壳……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上海美协也吹响了“集结号”。70多位画家,兵分四路,参与“上海画家重走长征路”系列采风活动,足迹遍布5省11市,创作了100多件反映红军长征题材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等作品,表达了上海画家对长征精神的礼赞。在辛亥革命历史组画创作中,上海美协还首次采取集中创作人员办班的形式展开创作,有重点地组织26位油画家参加油画高级研修班,通过多次作品小样观摩、讲解、采风,创作了《孙中山与李大钊》等12件大幅作品,为上海培养了一批重要的创作队伍。

  原创精品往往有着令人炫目的惊艳,但它并不是横空出世的,需要经过不断的锤炼。

  评弹演员吴新伯创作的短篇评话《夜走狼山》初演时遭到了否定,但是他与同为评弹演员的父母都心有不甘,向上海曲协求援,希望召开一个作品讨论会。很快,讨论会上,来自高校的教授、文艺界的理论评论专家和评弹界的代表,对作品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最终,经过不断的锤炼,《夜走狼山》大获成功,一举获得包括曲艺界最高奖项“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在内的一系列奖项。上海曲协的有力助推,使得一部优秀作品峰回路转、起死回生。这一“急诊”案例给上海曲协很大启示,自2004年起他们连续8年每年举办“曲苑文坛”创作笔会,并陆续推出文化讲座、新作研讨等系列活动,围绕推动创作形成了“曲苑文坛”的品牌项目。经过“曲苑文坛”创作笔会的历练,不少作品最终羽化成蝶,成为优秀作品。

  新剧本朗读会是上海剧协保持多年的品牌项目。在第十二届新剧本(戏曲)朗读会上,昆剧《占花魁》、淮剧《寻画记》、越剧《新拜月记》的片段以朗读与展演的形式轮番上演。不过,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戏曲“大串烧”。在现场,上海剧协特邀专家对青年编剧进行“把脉”,目的在于鼓励和探索青年戏曲编剧与导演的创作方向,增加他们的戏剧实践与经验。专家们一针见血的点评让青年编导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以后即使自费也愿意再度“充电”。

  创新的路程往往是艰辛的,需要步步为营。对于舞蹈而言,上海舞协主办的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舞蹈新人新作展演对于那些原创的“幼苗”至关重要,同时那些准备破土而出的“嫩芽”也需要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展示平台。为了让那些没有正式演出过的、实验色彩浓厚的作品也能镞砺括羽,上海舞协联合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艺术创新工作室、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了上海舞蹈实验剧场。为增强实验效果,组委会还特意组织舞蹈爱好者作为观众,并安排编导与观众互动的环节,通过零距离的接触交流,编导能及时获得真实的反馈,有利于作品的进一步打磨、完善,观众也可借此走近舞蹈,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可谓“一箭双雕”。在首次实验剧场展演中,《长歌行》《茶山情歌》等7个中国舞原创作品赢得观众热烈反响。

谢晋夫人向上海市文联赠送锦旗

在美国建立上海青年艺术家展演基地

为盲人举办触觉艺术展览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