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让文化继续成为我们的立国之本 中国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纵横谈

时间:2012年02月0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廖奔

  内容

  我们所面对的乡村社会是一整个古代乡村生活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人们的住所、祠堂、牌坊、街巷等单个物化形态,也不仅仅是展示屋宇的内部功用:门额、天井、堂屋、厢房、寝室、闺房、读书楼、厨房、厕所、柴房、仓廪、作坊、花园、夹道、边门等,还不仅仅是展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例如建筑艺术、庭院艺术、雕刻艺术、牌匾对联、家具摆设等等,而且包括当时人们生活方式各个方面的遗存,像体现宗法生活和乡村管理方式的宗祠分布、宗法权力及其运转规则,体现家族制度的族规族谱及其执行和传衍,体现日常生活内容及其节奏的街巷和更鼓楼设置及其制度,体现阶级和邻里关系的房舍占地和连接方式,体现人们经济关系的买卖和租赁契约及其订立规则等等。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与乡村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的、古人历史的和观念的世界。历史的世界,指的是一个村镇的历史文化渊源。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的古老自然村镇,许多与东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唐末的藩镇之乱、两宋时期的宋室南迁等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其最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原衣冠旧族的举族南迁。这类村镇的家族谱系可以一直上溯至那个时代的某个始祖,而几百上千年的延续连接不断。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形成其严密的宗法规制、强烈的家族观念、浓郁的归属意识。而避世远祸的思想,使这些族居村落都选建于群山林莽间、人迹难至处。也恰恰由于这个原因,这些乡村社会才得以生生不息地长期延续下来。我们今天要寻找中原文化的活体遗迹,在中原地区很难找到,却要到这里来寻求。观念的世界,指的是村落建构所遵循的宇宙、哲学和人生的理念,从中体现出古人对于天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刻理解。当我们看到那些严格按照天人合一、顺从自然、注重和谐原则规划出的古老村落状貌,借山引水育林而成一方水土,无不叹为观止,其中掩映着神秘而科学的宇宙生存法则,又岂能仅仅用一句风水谶纬的迷信观念来概括!

  除此之外,乡村社会的空间里还要包括丰富的无形文化形态:民间习俗、宗教仪式、交接礼仪、生活习惯、地方音乐舞蹈和戏剧、手艺工艺和技巧等等。

  具体而言,乡村社会里所包含的环境文化、牌坊文化、祠堂文化、屋宇文化、家居文化、营商文化、姓氏族谱文化、民俗文化等等,都是值得我们今天格外重视的对象。

  结语

  乡村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它从历史和观念的角度对今天的民众社会心理以及世界华人的宗族观念和文化情结发挥着深层作用。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革,乡村社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荒圮后院中的断瓦残垣,其遗迹仍在迅速风化。然而,它又是中国现代文明中极其宝贵而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内聚力和向心力的物化体现与观念寄托物。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华民族保存好这些文化遗物,并传给我们的子孙。


(编辑:子木)
共4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尾页 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