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年轻艺术家海选秀:发掘“潜力股”还是透支未来

时间:2013年08月24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程瑞

  就像混战电视荧屏的音乐选秀节目一样,最近,多场声势浩大的年轻艺术家选秀展陆续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年轻艺术家在市场上的受关注程度非同一般。画廊、经纪人、画商、收藏家抢占资源,挖掘明日之星,以各种话题囊括年轻的艺术家已成为当代艺术最热闹的场景。然而,在纷至沓来选秀展的表面繁华之下,年轻艺术家已成为被过度开发的资源。

  规模庞大的年轻艺术家海选大秀无一例外的是人潮涌动的开幕、热情洋溢的讲话、砖头厚的图录、盛大的颁奖式……这些都是主办方对年轻艺术家进行“专业包装”的重要步骤。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于8月21日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启动仪式,超过120位中韩青年艺术家的360余件作品在798艺术工厂、圣之空间、凤凰艺都艺术空间同时亮相,主办方将其视为旨在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和多渠道的推广模式”,挖掘、推荐青年艺术家。该活动号称评委阵容强大,仅入围的艺术家就有120多位。与此相关的凤凰艺都美术馆也在8月25日举办“凤凰中国——青年艺术家计划2012—2013”开幕仪式,展出40位青年艺术家的80余件作品。

  而在此之前举办的“2013年第六届成都双年展”则是由50位青年艺术家参与的“万有引力”主题展和40位艺术家参与的“新人特展·十年集萃”两大部分组成。展览宣称,通过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现状的呈现,反映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和探究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趋势。

  “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简称“CYAP”)也在8月25日推出名为“多元丛生——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展·当代青年艺术展”的活动。2012年,首届“CYAP汇报展”就以强大的阵容著称,主办方介绍,活动报名艺术家多达1328名,而入选的人数多达135名。据介绍,CYAP是一项为期5年的扶持推广项目,是规模最大的扶持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长期性计划。

  7月21日,今日美术馆也上演了一场年轻艺术家颁奖秀——由凯撒旅游冠名赞助的“凯撒艺术新星:2013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颁奖典礼在今日美术馆举行。参选青年艺术家多达134名,各种奖项数量达50项。而早在今年年初,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就举办了名为“ON/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的展览。此次大规模群展选择了出生于1976年至1989年之间的50位(组)艺术家,以及他们不同媒介与形态的作品。

  年轻艺术家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发掘“潜力股”成为庞大选秀展的最大诱惑。除了这些规模浩大的选秀展之外,各大画廊、美术馆也不间断地在举行名目繁多的青年艺术家推介展、提名展或者举办层出不穷评选活动,策展人也急于用五花八门的展览理念来呈现这个群体的艺术;而画廊在2005年之后也开始疯狂地抢占青年艺术家资源,藏家、投资者更是不惜重金在拍卖场上追逐新一代的“艺术明星”。

  推介、扶持年轻艺术家,为这些刚出茅庐、雄心勃勃却又涉世未深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展出的平台,这种类型的展览、活动当然越多越好,然而,这仅仅只是这些浩大的展览和活动的表象和幌子。

  实际上,在2005至2007年,青年艺术家也曾经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成为当代艺术市场新的增长点,有人更是从中获利不菲。自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爆发以来,商业利润观深入骨髓,达明·赫斯特、村上隆、杰夫·昆斯、张晓刚、曾梵志、方力钧等艺术家成为当代艺术的代名词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艺术观念或者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而是他们作品在市场上产生的天价数字和财富效应而得到关注。

  然而,在最近几年,当代艺术市场遭遇滑铁卢,高价位的作品无人接盘,青年艺术家自然成为市场新的热点。在遭受金融危机以及早期买家抛售中国当代艺术的重创之下,畸形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面临停滞的局面,所谓中坚力量作品的价位已不容乐观,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这些艺术家作品的逐利空间越来越小,画廊、拍卖公司、经纪人不得不转而将目光锁定在“70后”、“80后”,甚至“90后”艺术家身上,因为这些新兴艺术家作品价格还非常低,还有上升空间。在炒短线行不通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转向投资成本低的年轻艺术家,希望通过寻找所谓的“潜力股”,掘得未来的一桶金。

  2005年至2008年的当代艺术表面繁荣已将年轻艺术家爆炒一番,也是中国的艺术商们第一次体味到年轻艺术家的利润可以如此可观。那些作品行情坚挺的年轻艺术家,2005年售价仅为二三万元的作品,现在的价格高达几十万,有的甚至能达到百万元以上。在这波热潮中,诞生了诸多红极一时的年轻艺术家,但也炒坏了一些原本有发展前景的年轻艺术家。

  青年艺术家成为资本探寻的投资洼地,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年轻艺术家作品过度炒作,已被提前透支。在今年春拍,“80后”艺术家贾霭力于2012年创作的一件作品就以254万港币售出。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件新作创作之后,经由美国鹿腰画廊转手到国际炒家手上,之后就在拍卖场上拍。

  在扶持年轻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的幌子下,这些海选秀有意模糊其中的商业目的,还大打所谓的学术牌,鼓吹其专业性。不难看出,这样的活动和展览,只是商家们寻找年轻艺术家资源的海选秀,是他们寻找市场的前奏,也是进入市场之前的造势,接下来就是对他们选中的艺术家进行包装,商业化的操作。显然,那些标榜学术、扶持外衣的青年艺术家选秀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那些入股人和未来的投资者放心。占有年轻艺术家资源,借由展览形成一条年轻艺术家的生产线,这样的模式和手法真的是在扶持年轻艺术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吗?

  除了传统艺术商之外,最近几年,一些并不专业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品基金也盯上年轻艺术家,低吸高买,相比价位已相当高的近现代书画、真伪难辨的古代书画与瓷杂而言,年轻艺术家最符合这部分人的胃口,一张普通的齐白石作品甚至可以买下几百张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何乐而不为?他们寻找低成本的年轻艺术家,海选淘汰之后,留下一批人,再通过市场运作,将他们作品的价格迅速炒高,达到艺术品基金迅速盈利的目的。

  喧嚣之后,海选秀带给这些刚出炉的年轻艺术家什么呢?参展的成本、商业化的头脑、屈服于市场的模仿和复制,还是对未来的迷茫。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