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平价收藏的构想与空间

时间:2012年09月08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黄辉

  栗宪庭:当代艺术需要平价市场

  栗宪庭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天价艺术家的发现者,更目睹了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如何在资本的力量下,价格迅速飙升,构筑出当代艺术的空中楼阁。在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之路时,栗宪庭主张建立当代艺术品的平价市场,认为需要从基础重新建构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基石。在与日本工薪族收藏家宫津大辅的对话中,我们再一次了解到栗宪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的平价构想。

  空中楼阁的建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受到西方一些学术展览和艺术机构的重视,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90年代后期,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学术体制引发的热情达到顶峰。在当时,中国当代艺术根本没有市场一说,买家以欧美国家的外交官和艺术爱好者居多,也有部分东南亚的藏家。

  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上的交流变得频繁,也开始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品进入海外美术馆、博物馆的收藏。这时,西方画廊介入,来自西方的买家也开始增多,尤其是深谙艺术市场之道的生意人,发现了中国当代艺术这座巨大的“矿藏”。大约在2003年至2004年间,中国的生意人、古董收藏家开始介入,他们跟随西方买家的步伐,从生意角度出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品升值空间大,才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

  在多重资本介入下,西方收藏家开始大肆收购中国当代艺术品,积淀到一定量后,就开始炒作。栗宪庭认为,对于欧美市场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品只是市场运作过程中的矿石,以低价买到手,在经过市场运作的熔炉之后,就成为深受市场追捧的天价艺术品。2006年,张晓刚的《血缘系列·同志》在纽约苏富比以97.92万美元成交,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高价位行情,这一价格迅速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深刻地改变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和心理。

  栗宪庭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与其价值判断体系无关,只是在西方艺术市场运作体制下诞生的结果,当代艺术品的天价对中国艺术市场来说只是一座空中楼阁。然而,中国当代艺术家和拍卖行一直仰望着这座空中楼阁建构的价格体系,用炒作维系这种已经摇摇欲坠的幻境,这是很不正常的。

  目前,只是拼命追求市场高价的当代艺术,已在中国呈现边缘化状态,而媒体的炒作更是火上浇油,当代艺术家被当做财富明星进行炒作,而当代艺术本身的艺术价值并没有被重视和认可。

  “中国当代艺术被社会和大众认可,并不是通过良好的途径,因为人们是通过市场价格了解并认识当代艺术,而不是认可他们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栗宪庭表示。很多人能说出方力钧、张晓刚他们作品目前的价位,但很少有人能了解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化、中国当代艺术有多大贡献。

  “人们对艺术的概念,大多停留在五四时期到80年代初的现实主义模式。”栗宪庭说。实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艺术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当我们只关注当代艺术家中的财富明星时,就已经忽略了艺术本身的问题,忽略了当代艺术应该改变人们审美习惯这样一个涉及到文化价值重建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建构在虚假价格上的空中楼阁导致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缺乏完善的价值标准。

  重建平民收藏基石

  从2005年开始,栗宪庭就主张当代艺术品的平价市场,他表示,当代艺术品收藏需要更多人参与,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收藏金字塔,以群众收藏为基础。简言之,平价收藏有利于国家整体文化价值标准体系的建立。

  目前,随着市场的调整,社会风气的转变,更多公立和私人美术馆的建设、开放,艺术价值的传播力量得到广泛渗透,艺术品收藏的人数也持续增多。栗宪庭认为,应鼓励近年来兴起的平民收藏风气,艺术品市场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平价艺术品市场。

  栗宪庭倡导建立当代艺术的三级市场制。目前公认的二级市场制是由画廊和拍卖公司组成的,栗宪庭表示,还应存在两级市场之外的平价市场,他主张让老百姓参与到当代艺术品收藏。“平价市场能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当代艺术收藏,每个家庭都有用艺术品装饰的需求,深圳大芬村的‘行画’不比一些当代艺术作品便宜,这是一个需要开启的市场。”整个社会共同建立的当代艺术品收藏体系,收藏渠道一定是多元的,甚至包括目前出现的网上艺术品交易,形式越多越好,越多的人参与,市场才会更好。

  上海证大现代美术的“艺术品超市”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经营者将这里定位为平价艺术品仓储式卖场,以超市的形式为基础,汇集了各种艺术类别,作品数量庞大,旨在让原创艺术走入千家万户。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尝试,就能有一部分中产阶级参与当代艺术品收藏,当代艺术品收藏的基座就会逐渐建立起来。因此,栗宪庭主张更多的非专业人士参与收藏和买卖艺术品,把收藏变成一种社会行为。

  栗宪庭设想,不同的美术史家、批评家、收藏家乃至普通大众共同构建当代艺术品的市场和收藏,以平价市场推动文化建设,最终不仅是参与艺术品收藏的人数增多,而且对于艺术品的评价标准、艺术审美的标准都将趋于多元化。在逐渐建立了价值标准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基座,在这个金字塔之上逐渐形成的塔尖,才是有社会基础的、公认的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

  栗宪庭表示,未来应当建立一个与绝大多数艺术家相关、与普通消费者相关的自主艺术市场。“每个人都有拥有艺术品的权利,而平价市场的构想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建设。让大众参与,使艺术消费生活化,这才是我们目前应该建构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和收藏模式。”

  


(编辑:竹子)
共2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