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一首写了十年的歌
李宗盛
历数华语歌坛,像李宗盛一样,集写词、作曲、演唱及音乐制作于一身并同时保持着持久创作生命力并风行几十年的音乐人似乎不多。从李宗盛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30年来,许多歌迷听着他的歌从懵懂中走向成熟,他的作品也“俘虏”了许多人踏上音乐道路。或许,只有“华语流行音乐教父”才有如此魅力。近几年,李宗盛作品数量似乎越来越少。当词、曲与音乐制作集于一身的新单曲《山丘》低调面市,人们听到了李宗盛对人生不一样的感悟。
听着李宗盛的歌,从小李听到老李,他的作品似乎都在述说一个个七彩斑斓的人生故事,例如《爱的代价》《我终于失去了你》《给自己的歌》《寂寞难耐》《凡人歌》等等。所有作品大多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痛彻心扉的情节故事,只有简单直白的语言、不悲不喜的概括。在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过度的渲染中,却总是那么恰如其分地深入人心。正是这男人式的温柔,留下了人们想忘也忘不掉的一首首歌。如今单曲《山丘》,还是承袭了以往的风格,用词曲风格偏正性搭配,传达了不一样的深沉。
李宗盛说,《山丘》是他十年前就想好的旋律,而直到两个月前,歌词才最后完成。写歌词是他的强项,而这次,他写了十年。按照老李的习惯,他最爱的《阴天》《梦醒时分》和《野风》都有很深的情意,也不需要太多曲折的表达。《山丘》当然也不例外,它在歌词中没有玩什么文字游戏,而是一如既往地用近乎口语化、散文体风格,且以不押韵的词句、倒叙式回忆慢慢地在叙述着故事。从“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到“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随着青春场景的掠过,不断地交替地重复出现“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了温柔”与“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营造了淡淡的忧伤。对于旋律,虽然十年前就已经积淀,但是根本听不出任何哀愁,每一个音符却与歌词配合得严丝合缝,像是依照行腔的方式构成类似说唱性一念一唱、一顿一和的风格。这种似乎不成曲调的偏正性词曲结构,更像是一种灌输,咬字和断句的结点,踩着你喘气的节奏,比起一般歌曲恒定的段落、切割好的几何形状,更能让人跟着思考。可以看出,老李是在有意地追寻返璞归真的直白,一切细节条缕毕现,一切疑问通透明白,从而特意弱化音乐对歌词情感的美饰。展现出男人宽广苦涩如同大海的温柔,或许,没有经历过潮起潮落的人很难懂。
李宗盛自公开发表第一首歌的1983年到今年,恰好是30周年。“三十而立”是中国人一生中的重要节点,凡是站在一个重要节点上,回望过往、检视昨日是人之常情。对于李宗盛的人生来说,这30年高潮迭起,伴随着整个华语乐坛的“大哥”名号,似乎婚姻也跟事业的高潮低落相伴而来,二次结婚,二次离婚。再是“纵贯线”的集结,从跃升至华语一线“天团”位置,两年后又解散。在经历过这样的人生历练后,他创作了十年的《山丘》正是对过往的回顾与缅怀。作品中,“多少次我们无醉不欢”,我们听到了“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看见了“让女人把妆哭花了/也不管”,在不断地在“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然而,当“越过山丘”的时候,“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温柔”。这些与其说是老李经历过的人生场景,还不如说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相似经历。在“越过山丘”后,恍然间,留下的只能是一串串低沉的感伤与对过去的回顾,试图去寻找遗失的美好。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滚石的金字招牌磨出了锈迹,淑桦杳无音讯,Sandy和大哥分手,曾经的滚石女将们,散的散、退的退,有些身影直到滚石30周年的时候才再次见到。面对过往,或许真的也只能这样做。其实,虽然我们许多人的人生经历有太多的差异,但是性质却有着太多的相似,都会产生相似的心理触动,这是对逝去岁月与青春的一份特殊的心理祭奠。不管你怎么呐喊与呼唤,过往就是过往,仅能留下的是你每次在不断努力地拂去尘封的记忆时,才能重温往日那一丝情愫,随着岁月的流逝,还是最终在心海里沉淀。
不管处于逝去青春的人还是正处于青春的人,在用心赶路的时候也别忘了身边的风景,不要“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也不要等到“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