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用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时间:2013年06月2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山区梯面镇 用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广州市文联主席乔平向花都区文联主席授文艺志愿服务分团旗 

  6月21日,广州市文联与花都区文联共同举办的“走进梯面”——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系列活动在花都区梯面镇举行。市文联主席乔平,花都区文联主席袁良义和广州的书画家、表演艺术家,花都区的摄影爱好者及梯面镇群众参加了活动。市文联主席乔平宣布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花都区文联分团成立,并向花都区文联授“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花都区文联分团”旗。

  梯面镇是广州市唯一的山区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客家文化风情浓郁,尤其是客家山歌的传唱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此次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旨在积极响应中国文联和广东省文联关于各级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的号召,带领广大文艺家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丰富山区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百姓的心中播撒艺术的种子,为北部山区梯面镇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幸福乡村作出积极贡献。

  期间,著名书画家乔平、任桂森、李晓白、黄健生纷纷现场挥毫,以行云流水、苍劲有力的笔墨一挥而就,向梯面镇政府、花都区文联及当地群众赠送书画作品40多幅,表达了艺术家们对山区群众情真意切的款款祝福;花都区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摄影爱好者们兴致盎然地为群众免费拍摄照片,受到了山区百姓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授旗仪式结束后,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的著名电影演员杜雄文,女高音歌唱家赖惠英,“东方卓别林”魔术师何其昌,拉丁舞表演者姜冠宇、林青音,粤曲平喉演唱者李惠雯,粤曲子喉演唱者李娜,青年歌手汤洋、房媛媛及罗婧婧等为当地群众表演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博得了百姓们此起彼伏的掌声和赞叹。台上,演员们倾情演出,余音绕梁,欢歌笑语洒遍了现场的每个角落;台下,前来观看的山区群众尽管头顶烈日,大汗淋漓,仍热情高涨地捧场支持,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  

文联古村 艺进农家 

广州市文联在塘坑村开展“种”文艺活动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左二)在塘坑村书法培训基地考察书法课 

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潘文海在塘坑村为孩子们讲授书法课

 广州粤剧团的文艺家在塘坑村送戏下乡

  5月18日,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南沙区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在南沙区塘坑村举行“粤剧粤曲演唱培训”、“书法艺术培训”与“送戏下乡”等系列活动。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广州市文联主席乔平、南沙区文联主席黄健生、南沙书协会员、曲协会员、塘坑村村民及书法爱好者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为“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塘坑村曲艺培训基地”揭牌,考察了塘坑村新近成立的“广州市文联诗书画院塘坑创作基地”、“广州市文联塘坑村书法培训基地”、“广州市文联‘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书法艺术服务队塘坑村书法培训基地”、“南沙区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塘坑村书法培训基地”,指导了塘坑村“粤剧粤曲艺术培训”、“书法艺术培训”与“送戏下乡”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杜佐祥充分肯定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希望广州市文联、南沙区文联继续“送欢乐下基层”,开展“文联古村,艺进农家”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为全省的文艺志愿服务作出积极的贡献。

  广州粤剧团的艺术家们在塘坑村曲艺培训基地首场培训开班活动中,辅导塘坑村粤剧“私伙局”的乐队演奏和演员演唱,并现场展示演奏、演唱技巧,赢得粤剧爱好者的阵阵掌声。

许鸿飞:中国“胖女”感动悉尼 

著名艺术家许鸿飞在悉尼歌剧院前留影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文联主办的“欢乐海岸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悉尼站”于6月20日在悉尼揭幕,新南威尔士州议员Mark Coure、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总领事李华新、悉尼市副市长Robert Kok出席了开幕仪式。

  此次,著名艺术家许鸿飞将18尊栩栩如生、雕磨精良的“胖女”雕塑带到了美丽的悉尼海滨,与悉尼歌剧院“隔湾相望”。同时,悉尼也迎来了首位中国雕塑家的个人作品户外展。

  6月18日展出伊始,这18尊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品便在悉尼港湾岩石区赢得了悉尼民众和各国游客的喜爱,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除中国国内跟踪报道的30多家媒体外,《悉尼先驱晨报》、澳洲特别广播电台、《每日电讯》、路透社、《星岛日报》等近30家悉尼当地主流媒体也对此次展览进行了报道。

  6月22日,许鸿飞成功举办了一场“艺术大师课”,40多位来自悉尼的艺术家、学者、艺术爱好者与许鸿飞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围绕着中澳艺术深刻研讨。

  6月23日,“露天雕像模仿大赛”是雕塑展中最为精彩的环节,濛濛细雨丝毫不影响参赛者的热情,几十名参赛者扭动肢体、与惟妙惟肖的大型雕塑进行了真人版PK,围观的各国游客也纷纷和雕塑互动合影。

  许鸿飞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创作出更多轻松愉快的生活化雕塑作品,改变西方民众对中国艺术作品刻板而严肃的印象。

一石倾情白玉女 晶莹碧润岁月情  

钟志源汉白玉雕塑作品展开幕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伍第政参观钟志源汉白玉雕塑作品展 

  6月14日,由广东省美协、广州市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一石倾情——钟志源汉白玉雕塑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伍第政,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广州市文联主席乔平等领导及潘鹤、唐大禧等著名雕塑家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著名雕塑家钟志源近年来潜心创作的52件雕塑精品,均为汉白玉材质,也均为女性题材。雕塑晶莹璧润,婀娜多姿,展览现场呈现出一种独有的惊艳与纯美的视觉效果。

  钟志源是广州雕塑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的展览中展出和获奖。本次展览展出的汉白玉作品是作者经过多年的艺术磨砺之后,在雕塑新语言和技法探索中的重要尝试。作者充分利用了汉白玉材质温润、细腻、洁净的天然质感,结合现代女性形象和题材进行提炼,凸显时尚与亲切感,充满了生活情调;在重视材质的同时摆脱了传统的程式束缚,赋予了汉白玉雕塑独特的现代审美意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者不止一次表示,他珍爱这些作品如自己的女儿,这些作品凝结了他最重要的艺术创作精力——真可谓“一石倾情”。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到市文联调研  

培育一批大师 创作一批精品 打造一批基地

中国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右)向市文联赠送《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政策读本》 

  5月27日,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新,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伍第政等陪同下,到市文联研,

  就如何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促进转型中更好地发挥文联的作用听取意见。市文联主席乔平作了工作汇报。

  万庆良充分肯定广州市文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广大文艺家的职能,在擦亮文艺品牌、打造文艺精品、培养文艺队伍、促进文艺交流、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成效显著的工作。他殷切希望文联班子要统筹谋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培育一批艺术大师,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一批创作基地,让人民群众享受文艺成果,为文艺家提供形式多样的展示机会和交流空间。万庆良还现场提出为文联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特别提议把广州文艺中心建在广州中轴线上的海珠湖畔。  

广州市人民来访接待厅书画捐赠活动在市文联举行 

    广州文艺家向广州市人民来访接待厅赠送书法作品(从左至右为:广州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郑烈成,书法家卢有光,广州市文联主席、书法家乔平)

广州书画家创作向人民来访接待厅捐赠的作品(左起:任桂森、李晓白、朱颂民、黄健生、卢彦汛、卢德平)

  6月19日,由广州市文联、海珠区文联组织了广州市书法文艺志愿服务队和美术文艺志愿服务队为广州市人民来访接待厅举行书画捐赠活动。著名书画家乔平、周国城、卢有光、陈秋明、李卓祺、朱颂民、任桂森、卢德平、李晓白、张思燕、陈天硕、卢彦汛、贾博鸿、李咏祥、黄健生即席挥毫,为广州市人民来访接待厅创作了一批书画作品,表达了书画家的深情厚意。

  参与活动的市文联主席乔平表示,此次书画捐赠活动是广州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之一,旨在支持和配合市人民来访接待厅书画作品的配置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艺术家与行业之间的连通,让艺术家们广“种”文化,积极参与文艺志愿服务,用手中的笔墨传播书画艺术的芳香。广州市妇联60周年

60名女性书画家作品展举行 

  6月22日,广州市妇联和广州市文联共同举办“女之雅——广州市妇联60周年60名女性书画家作品展开幕式暨‘女性·艺术·慈善’高端座谈会”。广州市妇联60周年60名女性书画家作品展共展出282幅作品,其中女书画家共捐出书画作品120幅,各界名画家捐献用于慈善拍卖的书画作品共162幅。此次作品展得到了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带头献出7幅墨宝,方楚雄、陈永锵、方土、汪晓曙、周国城、卢延光、苏华、关怡、乔平、陈秋明、梁培龙、苏小华等著名书画家们鼎力支持拿出自己的精品画作。

  座谈会上,各界专家学者就女性在艺术与生活中的地位进行发言。广州市妇联主席苏佩认为,“感动广州60周年最美女性”活动体现了“女之美”,而本次书画展体现的是“女之雅”,而这次所做的慈善拍卖体现的是“女之善”,也就是通过各方面多角度达到“女之颂”的目的。广州市文联主席乔平认为,从“女之雅”主题展览看,格调、风格、艺术种类多样,还有十分优秀的漫画作品参展,非常难得。这个展览充分展示了当今广东书法、美术界女性作者的实力,也充分体现了广东文艺家奉献大爱的慈善之心。


(编辑: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