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亿贺岁档:艺术与商业的双赢
88天,62部电影,62亿元票房,两部影片票房过10亿元,12部影片票房过亿,被称作“史上最成功”的2012-2013年贺岁档已经缓缓落幕。除了漂亮的票房成绩单,我们还能从这个热火朝天的贺岁档中观察到什么?
《十二生肖》剧照
《西游降魔篇》剧照
《一代宗师》剧照
《西游降魔篇》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取得1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后,2012-2013年贺岁档的大幕逐渐落下。在这个为期88天,横跨元旦、春节、情人节三个节日的漫长档期中,62部进入主流院线的影片共计获得超过6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其中《人再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篇》票房先后超过12亿元,《十二生肖》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票房均超过5亿元,《一九四二》等8部影片票房过亿。在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主办的影视大讲堂第五期“贺岁档电影:观察与反思”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学者尹鸿认为:“用八个字来形容这为期88天的‘贺岁季’,就是‘喜剧当道,屌丝犀利’。”尹鸿说,“由于喜剧文化十分依赖于本土的社会互动文本,所以喜剧片历来都是各国电影界与好莱坞电影工业对抗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就是你所生产的喜剧片中的笑料与本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现状结合得十分紧密,因此只有本国的观众才能看懂其中的笑点,而他国观众则很难理解。”
在尹鸿看来,《泰囧》的票房大胜,除了具备贺岁喜剧这一类型优势之外,更因为它与近期整个社会心理的脉动十分契合:“所有成功的喜剧电影都能够与社会达成极佳的文本互动,《泰囧》就正逢其时地呼应了时下流行的‘屌丝文化’。”尹鸿认为,在《泰囧》中,不仅王宝是个纯正的屌丝,就连看似中产的徐朗也成为了屌丝。“以徐朗为代表的那些曾经颇具优越感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发现,在一个拼爹、拼娘、拼资源,房价暴涨却限购,车辆还限行的年代里,自己正在急速滑向下层社会。他们普遍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获得的财富随时会贬值甚至蒸发,却对于这种现状无能为力。徐朗的这种生存状态,与国内主体观众人群的感受十分吻合,这无疑是影片获得高票房的重要社会心理层面原因。”
“屌丝文化”逐渐蔓延到中产阶层,使如今的喜剧电影与冯小刚时代的喜剧片出现了巨大的分野。“在当年的冯小刚电影中,主演葛优虽然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是一个不败的小人物——他永远具有精神上的优越感,永远都在讥讽这个社会、嘲笑那些权贵。”尹鸿分析道,“而在《泰囧》中,经过一番波折,徐朗最终选择放弃欲望、回归家庭,他显然没能像葛优一样成为精神上的胜利者。”
除高企的票房之外,尹鸿认为,今年贺岁档影片类型的丰富性和观众趣味的多层次性也十分值得关注。在以往的贺岁档影片中,基本上是商业大片雄霸天下,而今年贺岁档除了《泰囧》《西游降魔篇》《十二生肖》这样的纯商业片能够大卖外,《少年派》《一九四二》《一代宗师》等商业色彩并不浓厚的影片也各具生存空间。“这一现象证明,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年来培育的部分观众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一些艺术品质精良、主要探讨人生哲理与社会问题的影片了;而冯小刚等很有成就的导演愿意去拍摄那些自己感兴趣、而不仅仅是投资人感兴趣的电影,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于市场和观众的充分信任。”尹鸿说,“这都是中国电影产业日趋成熟的标志。”
对于《一九四二》《一代宗师》等影片没能获得预期票房的质疑,尹鸿指出即便是在美国,《少年派》这样的影片在票房上也根本无法与《007大破天幕危机》等商业大片相抗衡,事实上《少年派》在中国获得的市场份额甚至还要高于美国本土。“中国电影全面产业化才迈入第十个年头,在5年之前,我们全年的观众人次只有1亿多,而这个数字在去年已经达到了4.7亿。市场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刚刚培育出来的观众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部接受《一代宗师》这样艺术色彩较浓的影片。”尹鸿表示。
个案分析
《少年派》VS《一九四二》:国际化胜出
秦喜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一九四二》和《少年派》都在追求国际化,但区别在于《少年派》是一个跨文化文本,彰显出全球性和当下性的特质,而《一九四二》则是希望将外国文化纳入到中国民族叙事中来。《少年派》是由一位华裔导演讲述一个印度孩子前往西方的故事,它很好地融合了中国、印度和西方三种文化,更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读解可能;而《一九四二》则是在一个纯粹中国式视角的故事中加入外国记者和传道士这样的“他者”角色,影片过度夸大了白修德这个人物的品格及作用,掩盖甚至歪曲了一些历史事实,以至于让观众在影片中看不到中国人的良心在哪里。在我看来,一部走国际化路线的电影不应像《一九四二》这样一黑到底,让人看不到一丝光明。
《101次求婚》VS《爱情不NG》:严格类型胜出
李 瑾(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一部商业爱情片可以缺少资金、可以没有明星,但最起码要尊重类型模式。在票房不佳的影片《爱情不NG》里,余少群饰演的群众演员川子和钟欣桐饰演的女明星苏妮娜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典型的“灰姑娘”叙事模式,这种故事的核心就在于用艺术的想象弥合不同等级之间的差距与不公,让一对看似天上地下的男女成为恋人,但问题是这部影片中帅龙套与靓明星的爱情故事距离普通观众生活太远,且两人的工作性质过于接近,这就难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因此影片显得既不可信也不感人。反观《101次求婚》,包工头黄达与大提琴手叶薰的爱情故事就显得真实可信得多,两人都是生活在观众身边的普通人,且一丑一美反差极大,这种人物设定无疑会为故事的发展和转折提供足够的空间。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