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影像收藏虽是小生意,却是大事情

时间:2012年11月0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郑丽君
W020121105353090102910.jpg

10月24日,华辰2012年秋季拍卖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内第一个设立影像拍卖专场并坚持6年来不间断年度专场拍卖的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对在场的媒体说:“6年前...

  10月24日,华辰2012年秋季拍卖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内第一个设立影像拍卖专场并坚持6年来不间断年度专场拍卖的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对在场的媒体说:“6年前,在决定设立影像拍卖的时候,我们只能从宏观上判断:影像拍卖是一个小生意,但可能是一个大事情。”

  事实确实如此,相对于绘画或瓷器、雕塑等专场拍卖每场动辄上亿元的成交纪录,华辰影像拍卖6年总成交额才4000万元,实在是个不值一提的小数目,但是影像专场拍卖建立以来,对中国摄影史研究的促动、对国内影像市场功能体系的建立、对中国摄影市场与世界摄影市场的对接,无疑都很给了一把力。

  在影像拍卖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个稳健门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走进画廊或者拍卖行,转型成为“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开始收藏与该馆所在地域或研究方向有关的中国老照片,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或投机者发现了这里面的情感、学问与商机,还有就是普罗大众越来越明确了对于自身版权的保护意识以及照片同样可以拍卖的市场认知。

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之十六(收藏级艺术微喷) 二○○八年 黄晓亮

发轫于尴尬与惊喜之中

  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国摄影人自己的评价体系,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市场,这样才不会被人家低价把好照片卷走。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影像收藏市场开始于本世纪初。2002年9月15日,原点画廊在上海繁华地段的巨鹿路开张,同时首展“都市与人”,展出顾铮、陆元敏、王耀东、周明、姚松鑫等上海摄影家颇为本地化的都市影像。正如画廊的名字所言,这是中国摄影画廊起步的“原点”。然而,2003年这个“要为中国摄影师开设一个通向国际的窗口”的中国首家事实意义上的摄影画廊由于入不敷出,并在寻求企业资助无望后宣告关张,而画廊主施翰涛遂聘入上海爱普生影艺坊。巧合的是,同年4月,百年印象摄影画廊(注册名称为“北京易拍百年印象影像艺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摄影画廊在当时尚属荒芜的北京798工厂区开业。此后,专营摄影的画廊开始在各地零星出现,中国意义上的影像一级市场初露端倪。

  由于画廊销售的非公开性,作品定价几何?谁是买家?标准何在?中国影像的一级市场短时间内并没有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直到2006年,中国摄影界发生了两场轰动性的历史事件——影像专家见面会和华辰秋拍影像艺术专场“中国影像行业第一拍”落槌,在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连续绽开了两个不大不小的涟漪。

  2006年10月23日至27日,FOTOFEST、《中国摄影》杂志社、北京高磊明室影像工作室及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四强联手,把休斯顿摄影节“专家与摄影师面对面”的形式移植到了中国,打造了2006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活跃于画廊、博物馆、艺术节、出版、评论、收藏等领域的35位国际级影像专家与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地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00名摄影师在位于北京国贸附近的艾维克酒店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一时间,中国摄影作品如何走向艺术市场成为万众关注的热门话题。

  然而,众多被国内业界看好的名家如侯登科等人的纪实作品并没有引起见面会上外国专家的太多注意,以致随后的一场针对这个明显西方评判标准占主导的见面会的民间座谈会才结束,为数不多的以中国专家身份参加见面会的李媚便痛心疾首地表示:“他们的摄影观念是他们靠10年、20年或是更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起来的,可是就在短短的见面会这几天,有些摄影师的价值观念已经面临崩溃。”所以当天与会各方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国摄影人自己的评价体系,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市场,这样才不会被人家低价把好照片卷走。

  如果说,2006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让为数众多的中国摄影家乃至摄影评论家们尴尬之余颇生焦灼的话,那同年11月23日以纪实摄影为主体的“中国影像行业第一拍”以245万元(63.63%)的成交额落槌,实在给了有上拍作品成功交易的不少纪实摄影家和一众旁观者们以不小的惊喜。

  在甘学军和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影像部主管李欣看来,是华辰影像专场拍卖把摄影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引进了收藏市场,而这初次的成功在给广大纪实摄影家打气的同时,也帮助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开始了一个小生意,更帮助它坚定了继续在影像艺术品市场进行探索,并逐步以实践为规范市场蹚路这件大事情的决心。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