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专家在京热议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
9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四部委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委员会委员30多人出席了会议。冯骥才、乌丙安、刘魁立、罗杨、潘鲁生等进行了会议发言。
保护传统村落是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古村落”,这是迄今为止的叫法,但这个词汇有不确定性。建设部的同志将其换成“传统村落”。我觉得挺有道理。
传统村落的提出、保护,是文化遗产观或者是文化眼光的开阔及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跟学界说的民间文化有一点不同,即民间文化不完全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民间文化它是一个整体,它是互相关联的,分不开的。但是如果要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国家出面,政府保护,它就必须项目化,项目化往往会肢解民间文化,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不敢轻易碰村落的纠结。
村落的非物质性的遗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但实际的情况是,每天有几十个村落消失。所以我觉得这个专家委员会早成立一天,早工作一天,就会少损失几十个村落。
第一,村落问题,过去没有真正的文化上的村落史。在谈传统村落时有一点空谈,甚至于把它数字化,大而化之,并没有钻到它的个体里去认识它。传统村落既有物质部分,还有精神内容。每一个村民都是它的记忆,它还有大量的非遗,非遗绝大部分是在村落里面,少数民族的非遗基本在村落里面,很少有少数民族的非遗在城市里面。少数民族是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面,如果他们的文化没有了,这个民族就消失了。今天做的事情,一个是物质性的文物保护,一个是非遗保护,还有一个就是村落的保护。我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是这代文化人的福气。我们承担着时代赋予的使命。这第三个大事,是过去遗忘的角落,它比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难,因为它要保护,还要发展。错误的规划可能是最大的破坏,好的规划是最大的保护。所以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学术性,这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是最大的文化遗产。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地域的样式太多了。古代农村是相互封闭存在的,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样一种文化,实际就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而人类保护文化就是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这是联合国的一个概念。特别是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就变得越来越珍贵。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看到工作任务的繁重。
第二,过去村落没有文字史,没有严格意义的村落史。在做《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普查手册》的时候,大家曾经把村落的民俗志列为一项,但是没有做下去,因为太难了,没有那么多的专家,这可能是一个大事。我国1219项非遗绝大部分后面没有专家,这恐怕也是非遗未来让人忧虑的问题。而日本每一项后面都是一批专家,韩国也都是一批专家。很多村落在方志上只是提个名字而已,连由来都不知道。没有任何的文献和文本可以凭借。每一个村落必须有自己的档案,严格的学术的档案,这才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家底的负责,也是专家委员会将来要承担的一些事情。
另外,现在的村落基本上没有保护,没有全国规范的保护条例,无法可依,基本上是自生自灭,而且在城镇化过程中摧枯拉朽。为什么呢?因为有巨大的城镇化不可阻挡的洪流。城镇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跟政绩结合就有问题,跟利益驱动结合就有问题。这恐怕会对未来的工作带来很多的问题,也是不得不正视的。
村落必须与发展相结合。村民享有现代科技带来恩惠的权利,也有自己的文化权利。要尊重村民的权利,这恐怕也是难度之一。还要解决各式各样的农民问题,这都是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但这都是需要做好的。
传统村落保护的目的,是要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明,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享受,它的最终目的——中华文明的传承。我国文物的分类是非常清楚的,国际上也有严格的科学的分类。将来公布传统村落名录时,也有一个分类的问题。分类要注重几个元素,第一是民族元素,还有就是非遗元素,就是某一种国宝类的非遗,必须要保护好这个村落。如果没有村落,没有这个村落的人,没有他们身上的两个记忆,一个身手的记忆,一个大脑的记忆,没有这两个记忆,这个非遗就烟消云散。这个分类,当然要照顾全面,照顾整体,如果它不是整体的,我们必须把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一定要把它先摁住,先别动,留给后人慢慢动。
其次,专家委员会成立以后,要从名录上剔除那些不合格的村落。将那些最好的,先向社会公布。为什么?因为太紧迫了,第一鼓舞人们的信心,第二向社会告知已经有这样一个的国家行为。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要做得严格,台阶要高一点。所以对传统村落信息要抓得越大越好,审核得越严格越好。公布的前三批要严格,可以一年或者半年公布一次,不定期地公布。公布的同时,第一必须要公布保护条例,就是科学的保护条例。第二,公布监督条例。监督条例一定要有退出制度,一定有红黄牌制度,破坏了就得退出。第三,只要进入国家名录的,一定要跟中央电视台联合,做好宣传工作。第一批村落很容易旅游化,所以监督机制必须跟上,不要把村落名录变成一个广告名录。
西方有个方式特别好,叫欧洲文化之都,像萨尔斯堡、海德堡这些地区,都是世界上有名的文化之都。像丹麦是去年的文化之都。我建议国家确立中国的文化之都,然后让全民对文化有一种尊崇。将来的中国传统名村是不是也要每年确定一个或者两个名村,这个名村一定要做得很精致,旅游的人要多,可以让学生们免费参观,派专家讲解,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村落特别是祖先农耕文明的热爱。但是并不是为了观光才保护这些村落,不要陷入那样一个悖论里去。在这么好的一个形势下,四部委联合行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行为,希望大家共同协力,把这件事情做好,让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根据录音整理)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