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创作的是剧,而不是晚会——杂技童话剧《憨憨猫皮皮鼠》的创作

时间:2012年09月1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陈传敏(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著名编剧)

今年八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吴桥杂技学校联合创作出品了杂技童话剧《憨憨猫皮皮鼠》,我有幸与吴桥杂技学校校长李华阳、吴桥方面的编剧杨双印合作,共同创作了《憨憨...

 

杂技童话剧《憨憨猫皮皮鼠》剧照

  ◎ 你的某个杂技节目再好,再高难,我们都只截取符合剧情需要的那个段落,而不是脱离剧情来完整地展示杂技节目。

  ◎ 这段杂技的演绎就完全不再是杂技节目的展示,而是一种全新的推动戏剧情节向前发展的戏剧行动,杂技动作难度的发展、演绎,变成了推进戏剧走向高潮的助推器。

  今年八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吴桥杂技学校联合创作出品了杂技童话剧《憨憨猫皮皮鼠》,我有幸与吴桥杂技学校校长李华阳、吴桥方面的编剧杨双印合作,共同创作了《憨憨猫皮皮鼠》剧本。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而且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杂技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如何与戏剧结合,有机而且巧妙地融为一体。

  杂技与戏剧,或者更具体点说,杂技与儿童剧,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舞台艺术品种。两个艺术品种都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艺术规律。如何把两个特点、规律完全不同的艺术品种,“杂交”成一部新式的我们还没有见过的“杂技童话剧”,确实还没有过去已经被艺术实践证明的成功道路或成功经验作为借鉴,完全靠决策者和创作者在创作和合作过程中去摸索和探寻,就像邓小平所说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过程肯定难于单搞一部杂技晚会或单搞一部儿童剧。创作思路的统一,戏剧情节的设置,每一个构想,每一次讨论,都处处充满争论、激辩甚至是争吵,实在是非常艰难。

  首先,杂技和戏剧两个行当的艺术家,在各自行当的长期艺术实践中,都已经形成了各自行当的一些固有的符合各自行当艺术特点、艺术规律的固有思路,两种思路一碰撞,立刻火花四溅。本剧的出品人、艺术总监、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周予援是个创新意识非常强的戏剧家,选择与杂技合作,做一部杂技童话剧,非常明确就是想为儿童剧创造一个新的艺术品种,而且对于如何创新,显然已经有了成熟的思考和抉择。当他把这部戏的剧本创作任务交给我时,第一次谈话,就明确提出:“既然是杂技剧,那么它就应该是部剧,而不是杂技节目的组合或者是台杂技晚会。”我觉得这应该是这部戏的创作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我在第一次去吴桥杂技学校观摩他们排练已久、已经成型的一台杂技节目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现有的杂技节目要为我们即将创作的杂技童话剧的剧情、内容服务,而不是剧情为杂技节目服务。”这话大家并没有反对,但一到讨论到具体剧情等问题时,双方不同的思路立刻暴露无遗,而且碰撞得火花四溅。因为吴桥方面原先是想把他们已经排练成型的这台杂技节目,再编点情节进去,做成一部杂技剧。说白了,就是把戏剧作为包装,用一点戏剧情节把杂技节目串联起来,最终不管你叫它杂技剧也好叫杂技童话剧也好,它的实质还是一部带有点戏剧情节的杂技晚会。

  这是创作分歧的根本,也是几乎每次创作争论的根源。

  作为戏剧或者说是儿童剧的创作方,无论是作为出品人、艺术总监的周予援,还是作为编剧的我,还是作为导演的钟浩,我们思路是统一的。那就是既然我们是创作一部戏剧,那么杂技节目就要为剧情服务。也就是说,你的某个杂技节目再好,再高难,我们都只截取符合剧情需要的那个段落,而不是脱离剧情来完整地展示杂技节目。比如当皮皮鼠落难,沦落在高高的藤蔓上,孤立无援,而憨憨猫挺身而出,勇敢地攀爬上藤蔓,救援皮皮鼠这段戏,其杂技节目的基础是“绳技”。但如果我们按原有的杂技节目,把“绳技”的各种难度,各种单人的、双人的、多人的特技动作组合,都按杂技节目的规律,全都用上的话,那显然是脱离了剧情,变成了纯粹的杂技展示。你单看杂技节目觉得精彩刺激的难度动作,难度组合,在这儿都成了剧情发展上的一个多余的“肿瘤”。而我们经过激烈地争论,最终采用的方案,是只截取了原先“绳技”节目中符合剧情需要的“男女双人绳技”的那一部分,而且根据剧情需要,把“绳”改造成了“藤蔓”,浓墨重彩渲染突出的,是剧情中皮皮鼠落难的孤立无助和憨憨猫救援的勇敢无畏。这样,原先“绳技”节目中,只是表演难度和惊险的一个杂技片段,一段杂技界行话的“活儿”,因为有了前面剧情的铺陈烘托,两位演员的“活儿”也就是杂技的难度动作,突然有了“生命力”,观众的注意力不是像以往观看杂技节目时仅仅关心演员能不能完成难度动作,而是追随剧情改变成了关注憨憨猫能不能拯救落难的皮皮鼠的生命!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也是杂技节目与杂技剧的根本区别!

  这段杂技的演绎就完全不再是杂技节目的展示,而是一种全新的推动戏剧情节向前发展的戏剧行动,杂技动作难度的发展、演绎,变成了推进戏剧走向高潮的助推器。两个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甚至每一个眼神,都紧紧揪住了台下小观众的心,他们关注的不再是杂技难度能否安全完成,而是剧中人物的命运,并且最终伴随着戏剧动作的完成,全场台上台下达到了戏剧高潮。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的感受就是,创作一部杂技剧,如何让现有的杂技节目为戏剧情节和戏剧内容服务,这是关键,也是原则。因为你创作的是剧,而不是晚会!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