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书法评论

书以功深能跋扈

时间:2022年07月0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任真
0
书以功深能跋扈
——王青彦其人其字

王青彦作品

  王青彦是中国书坛为数不多的藏族书法家之一,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每次聚会,酒过三巡,大家请他来一曲,他一般都不会推辞,站起来直接清唱,一嗓子吼出来,情不自禁双手舞动,歌舞相伴,声情并茂。他不仅会唱,还会吹葫芦丝、弹琵琶、拉二胡,写字之余,偶尔来一曲,换换脑筋解解乏,然后提笔便进入忘我境界。

  王青彦没有学过歌舞,似乎生来就会,这当然与藏族人能歌善舞有关。可是他走上书法之路,却完全找不到其成长环境,也就是说如果他的歌与舞靠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之后走上书法之路靠的又是什么呢?细究起来,依然是天赋,只是这个天赋在藏族村寨比较“另类”,犹如豌豆地里长出了一株红高粱,有些特立独行。

  他在书法方面的天赋,最早是他大哥发现的。他大哥上过师范学校,每年过春节,村里人都来写春联,他便当下手折纸研墨,后来大哥有意识地让他也写,发现他写得还像模像样,于是让他天天练习。那时正值特殊年代,他的这一特长派上了用场,学校经常安排他写标语、大字报,渐渐地他喜欢上了书法。

  艺术这条路,有没有天赋,截然不同。王青彦后来很快入道,在当民办教师的时候,一幅作品入选县文化馆举办的书法展览,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那时刚好无锡艺专办了一个书法函授班,他便毫不犹豫报了名。学习了两年,毕业时临摹的《兰亭序》受到广泛好评,被作为优秀学员邀请出席了毕业典礼,见到了许多名家,大大开阔了视野。

  王青彦渐渐有了名气,也引起了书法界的关注,被调到甘肃武都地区群艺馆,后来又调到陇南书画院,开始了专业创作。

  话说文如其人,字亦如其人。王青彦的字无论楷书隶书还是行草大草,皆受专家青睐,普通观众也很喜爱,可以说是雅俗共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字和他的人一样生动。字无动感,则如砖石堆砌毫无生气,无生气观者便无兴趣,所以书法创作最忌呆板。汉代书法理论家蔡邕曰“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往若来”,说的正是这个理。

  但仅仅让字动起来还不够,还要赋予它灵魂。仔细品赏王青彦的书法,你当然找不出灵魂在哪儿,但你能看出字的表情,看出其精神面貌,进而感觉到每个字的精气神,甚至有股扑面而来的亲和力,这时你就会发现,那些灵和魂就潜藏在字里行间,就在一撇一捺中。你与字相对而立,会心交流,越看越传神,然后生出欢喜之情。在这里依然用蔡邕的话来解读,那就是:“若愁若喜,若强弓硬矢,若利剑长戈。”

  “形随意走,意由形生。”王青彦提笔挥毫,心到手到意到,每幅作品都能体现出心性,营造出意境,让观者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他有几幅字我曾反复观看,“即心是佛”错落有致,清新疏朗,沐清风,透禅气,气象万千;对联“书以功深能跋扈,画惟兴到见纷披”“得寄湖山舒客袂,漫支风月醉诗怀”则满纸古意,兼有“二王”和米芾笔意,起伏跌宕,让人浮想联翩。

  作为书坛佼佼者,王青彦最令人称道的是其“不执一法”的艺术追求,他把“意趣”放在第一位,寓巧于拙,疏而不松,每幅作品都能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最近,王青彦很认真地做了一件事,写出了《习书要诀二十四句》:

  习书研字 志趣为先

  入门学艺 良师指点

  慎重选帖 崇尚经典

  取法乎上 方能行远

  悉心临摹 细察毫端

  用笔结字 古法为鉴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循序渐进 勿躁勿倦

  披阅书论 知晓要端

  勤于交流 取长补短

  先工一家 博采众贤

  学艺未精 切莫自擅

  法无定法 师古通变

  多思深悟 追根溯源

  开阔视野 见识不凡

  贵在坚持 水滴石穿

  构思精细 创作大胆

  章法布局 气韵为先

  阴阳变化 仪态万千

  注重学养 文质兼善

  形神俱备 遂构佳篇

  技道两进 品相高端

  修身养技 德艺双全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他在谈到其创作初衷时说:“艺有规律可循,书有法度可依,习书若能尊其法、悟其道,方可得偿夙愿。”多年来,他对年轻书法爱好者非常关心,经常抽出时间给他们辅导,传授技艺,为他们作临帖示范,交流体会。这部“要诀”是他多年书法经验的总结,也是他智慧的结晶,相信书法爱好者会从中受到教益。

  王青彦临池不辍,博采众长,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书法滋养了他,也成就了他。

(编辑:贾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