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电影评论

《独行月球》:“科幻+”的奇炫想象与大众英雄的建构策略

时间:2022年08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戴清
0

电影《独行月球》剧照 

  历经了上半年疫情造成的影业萎缩,暑期档电影《人生大事》《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再次把观众拉回影院。《独行月球》延续了“开心麻花”的喜剧策略,片中航天工程师在荒寒月球孤勇独行的奇幻想象让观众获得了视听震撼的沉浸式体验,并笑中含泪地体味作品呈现的人性勇气、柔情与牺牲精神。

  “科幻+多样杂糅”塑造大众英雄形象

  《独行月球》在科幻片类型中不仅杂糅了喜剧元素,还增加了多种表现内容,以满足当下电影市场最大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也是影片定位全民电影的追求使然。这与某些小众文艺片、垂直细分网络剧的定位有较大距离,却与“开心麻花”团队大众化娱乐审美追求一脉相承。

  影片的科幻奇观感很足,所设置的戏剧情境想象力充沛又有着坚实可信的科学性,震撼的视听动效有力强化了影像造型与场景氛围的压迫感和巨大冲击力。如开篇月盾计划面对困境、基地人员紧急撤退,倏忽之间陨石雨阵铺天盖地、恐怖坠落……独孤月驾驶宇宙飞行器在冲撞坠落的陨石阵中左冲右突、受撞击后急速旋转的骇人场景,都将科幻的硬核魅力与戏剧震撼感完美融合。再如拯救地球的危机也都建构得科学合理,为男主的选择提供了可信可敬却绝不是硬性拔高的理由。

  暑期档影片更是面向孩子们的,片中脾气暴躁的袋鼠刚子出场时并不可爱,却因人鼠斗狠、耍宝让人大笑。人鼠相处日久,他们的关系也在悄悄改变。从片名看,按说“独行”,本应就是男主人公一人,但作品却别出心裁地增加了袋鼠刚子,既没有与“独行”相违,又让男主有了对手戏的角色。男主独孤月滑稽狼狈、鬼点子奇多的形象,与他孤绝无助的心境互为映照,绝境中的笑声伴随着无助无奈。同时,人鼠友好相处,特别是独孤月对刚子舍生忘死的救助十分感人。其后,刚子拉着独孤月乘着爬犁飞奔的一幕酷炫而潇洒,在奔放的乐曲声中,人与动物并肩作战,在漆黑的月球上自由飞驰,令人荡气回肠,男主以智慧、坚韧与勇敢抗击绝境的强大主体力量、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都让观众沉醉。画面中独孤月如永不停歇的夸父一般奋力追赶着太阳的脚步,又有着圣诞老人的爱意与潇洒,中西意象在此通过强烈的视听动效交融会通。当然,此处也有些冷幽默——人与鼠都太嗨了,似乎全然忘记了他们此次的核心任务——宇宙锤,月盾计划指挥部苦心孤诣派出增援的月球狗也未能发挥作用,直至片尾,似乎变成了情节冗余,而略显粗疏。

  对年轻观众而言,只有科幻、喜剧、动物元素还是不够的。影片中男主对女主的爱情是网文流行的“一眼万年”式的暗恋,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男主对爱情的沉迷成为影片重要的叙事动因与行为动力。同时,这种暗恋又以一种特殊的尴尬方式进行了“官宣”,不经意地形成反差与“笑”果。影片还一步步细致又不刻意地呈现了女主马蓝星对这份热烈单恋的心理情绪变化。女性领导者睿智理性,但并非冰冷无感,从最初不以为然,到逐渐正视、欣赏、倾慕、疼惜,演员马丽对角色情绪的把握丝丝入扣。影片结束女主大恸悲哭的表情让观众深信他们的灵魂相通,赢得爱情的同时,也最终以平民英雄的形象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敬服。

  影片男主的名字独孤月像极了武侠小说或玄幻影视剧中的人物,显然有意在借用这一文化传统与想象,却很不像人们印象中航天工程师的名字。名字对命运似乎也进行了预示——处境孤绝,如一位独行侠。影片的类型杂糅元素中还暗含着后现代的戏仿与解构意趣,独孤月,也就成为一种指代和象征。只是这位当代独行侠,个性之散淡不羁,似乎与古之大侠相近,但并非他的自由选择,而是无可奈何的被动之举。他的身形也全没有古之侠者的潇洒飘逸,而是笨拙吃力的——身穿太空服、背着氧气泵。身处的环境不再是大漠孤烟的塞北,而是人类寄寓无限柔情、以无数诗歌吟唱的诗意月亮——其实只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生物的荒寒球体。与古之大侠相比,独孤月的个性、选择与身处环境都形成了一种戏仿式的存在,反差戏谑效果顿生,还伴随着几分荒诞感与黑色幽默。然而,纵使古今反差巨大,人物对绝望的反抗精神却又是相通的,只是独孤月面对的是无对手却能杀人于无形的死寂,还有最终更宏大的拯救地球的使命。如此,人物便从戏仿、搞笑、置之死地而后生,再提升到英雄主题,一步步建构起这一平民英雄的形象。

  “三个空间+三重观看”构织内在丰富意涵

  影片中的三重空间颇具意味。首先是独孤月身处的月球空间,恰如宇宙中的一个孤岛,荒芜苍凉;中国人在月球上建设的月盾计划基地则像是孤岛中的孤岛,里面虽然给养充足,却远离地球、没有同伴。此时,惟有独孤月和刚子的斗智斗勇才能让人感到一丝生气。在这种环境下,独孤月作为航天工程师的专业背景与维修员的实践历练更显其宝贵,赋予他以才干、智慧与勇气。身处孤绝环境中的独孤月始终面临着考验与选择,是放弃还是坚持?是不为人知地自保还是救助刚子?是自己重返地球还是做那个挺身而出的“中间物”去抗击“π+”?所有这一切都叩击、验证着主人公的良心、人性与力量。

  影片的第二个空间自然是以女主为核心的月盾计划指挥所这个枢纽空间,全球观众得以分享月球上独孤月的视频信号全靠他们。他们对独孤月的关注是团队需要与职业行为使然,有着对同事同伴的关心,当然还有马蓝星日渐增强的牵挂。除了女主,这个团队的几位人物如配音演员、老主任等十分搞笑,但演员的自身特征太强,压过了剧中的形象个性。第三个空间则是来自地球——此时狼狈脏乱的地下城,这里的人们悲观绝望,其中有失意颓废的演员,有落寞无望的八级钳工,有祈盼阳光和正常生活的孩子……惟有通过分享独孤月独行月球的信息来获得慰藉与鼓励,形成了事实上众人对独孤月的群体性观看,其情感情绪大多是群体性、背景化的。当然,这种群体性的反应在剧中大多局限于国人中,也让《独行月球》与此前《流浪地球》中展现的全人类一道共克时艰的宏阔视野相比略显逊色。

  即使这样,这些绝望衰颓的人们仍然可以产生巨大力量,一方面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独孤月鼓劲儿——这同样是影片中激动人心的一幕,虽然仍然带有“沈腾式”的搞笑,但却是让男主重新振作、继续奋战下去的重要勇气,其后就迎来了双方的沟通,结束了这种单方面的观看与展演,进入全片接近尾声的高潮段落。另一方面,这些人群的观看还和银幕外的我们——第三重观看的群体一起共情,这些普通百姓比我们这些观众更接近主人公,引领着观众为独孤月忧心忡忡,也为之感动流泪。显然,影片的空间设置是充满巧思匠心的。同时,在这种集体性观看中,不时穿插女主的点评与独白,有时因言行相反而显得滑稽搞笑;有时则是女主正话反说,不自觉地流露心声。评论的喧哗多样丰富了地下城与银幕外观众对独孤月行为一边倒的评价态度,多空间、多层观看的设置强化了信息接受的叠加意味与引领观众的情动力量。

  从想象力的拓展上看,《独行月球》有两处把握还可探讨。一是地下城的新意较少,尤其是有《流浪地球》珠玉在前;再就是故事结局固然有主流影片寓教于乐的优长,但却因重复而减弱了悲壮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与该剧的喜剧风格不够和谐,显示出想象力的局限——一般空间站上的逃生舱都有几个,男主是否可以利用其带动宇宙锤解决π+?再借助脑洞大开的反作用力向另一逃生舱漂移、自救?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重复此前结局,而再次翻出更高一级的审美惊奇之花样呢?在此不揣冒昧,权作一问。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编辑:贾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