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真正的戏剧价值,要向人物内心去寻找

时间:2021年10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怡梦
0

  舞台上的人物有点缺点就成了“突破”;主人公只解决别人的问题,不解决自己的问题;作品不丰富、不深刻,没想象力、没感染力……在近日举办的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上,这样一些近年来戏剧创作的怪现象引发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李建平说:“过去的戏剧表现的都是主人公在行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客观问题加上主观问题纠缠着他,他在舞台上竭尽全力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观众要看的就是主人公陷入困境乃至绝境以及如何挣脱、自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俄狄浦斯、哈姆雷特、万尼亚舅舅,王利发、繁漪、陈白露,无一不是如此。”李建平认为,戏剧仅仅表现事件的表面发展过程是不够的,重要的还是表现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怎么样竭尽全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是戏剧的根本。”

  不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解决别人的问题,中国剧协顾问、导演王晓鹰将这一症结概括为:只表现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他认为,一些作品,现实主义创作意识很强,也具有深厚的创作功力,其呈现却不丰富、不深刻,缺乏想象力和感染力,原因正在于此。“一开始当然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但是如果不能在进程中,把冲突转入人的内心,戏就无法往深里写,人物就无法往深处表现。”“古今中外所有称得上经典的戏剧作品,无一不是追求把戏剧冲突从外部情节引入内在情感,把人物与外部世界的对抗转化成有深刻生命内涵的情感纠结,让人物在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情感历程中显示生命的价值和艺术的力量。”王晓鹰说,不是通过深入人物内心来体现其戏剧价值的作品,不可能超越时间成为真正的好作品。

  创作了大量革命历史题材、英模题材剧目的原总政歌剧团团长、导演黄定山对此深有体会。“对人的解读和开掘,对人物的塑造,是导演创作万变不离其宗的永远命题。”黄定山说,他导演的作品大多基于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当代英模,当观众尚未走进剧场观赏到作品时,往往对这些人和事有陌生感和疏离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一些新闻报道、事迹报告已将人物“神化”,使他们变得“高大全”,而艺术的观赏性在于生动和真实,所以在导演创作中“去光环”是最重要的。黄定山认为,找到与当代观众的共情点,“人”是关键:“我们在纪念馆、人物故居中看到、听到的是经过他者整理、叙述的故事,需要拨开云雾找到人物的本真面貌,拨开云雾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排演京剧《母亲》时,我来到主人公原型葛健豪的家乡——湖南省双峰县的深山,只有到了那里我才能想象到、感受到这样一位革命母亲如何凭着一双小脚走出大山寻找革命真理,怎样独立抚育、培养孩子们成为中国第一代革命者。把丰功伟绩的革命者还原为活生生的人,这种感同身受是源泉。”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导演熊源伟认为,“去光环”的关键在于导演面对作品,要用个体生命对世界的认识进行解读,而不是用概念去解读。他认为,这是导演创作中的“生命担当”:“我们太习惯于用概念思考,导演在舞台上阐释文本,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对生活的感受去寻找剧本中和今天观众沟通的契合点。我们说戏剧要有哲思、给人以启迪,张扬人的生命意识,对人的生存环境表达关切,这些都对,但是它必须是情感表达,而不是概念表达。”

  作为导演和院团负责人,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王筱頔在创作中始终在考虑的问题是“观众为什么走进剧场”,她希望自己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王筱頔说,尽管原创剧目不缺,但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每年坚持排演一部世界经典,“经典名著就是旷世之作,它超越时代、社会形态,从审美层面切入、从人切入,从每一个人物的生命中,总能寻找到和当代观众精神层面沟通的地方。”王筱頔感觉到,有一些因素,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导演对作品的诉求,比如希望和伟大的作品“比肩”,希望同类情节、同一场面,表现得比别人“高明”等等,“它们越是影响着导演,作品就距离真正的观众越远”。在王筱頔看来,导演必须心无旁骛地挖掘一个生命最独特的戏剧价值。“在一部戏中,挖掘每个人物最独特的戏剧价值,从这个角度构思、生发表现手段、形成舞台效果,当代观众走进剧场,就能和创作者共同完成创作,他们会叠加地捕捉到舞台传达的信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经历,对生活、对人生有自己的认识,会和舞台上的生命产生叠加状态。”

  新闻链接 

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举办 

  本报湖北武汉讯(记者 怡梦) 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10月15日在湖北武汉举办。中国剧协中青年一线戏剧骨干研习班同期举办。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出席论坛并作研习班动员讲话。任鸣、王晓鹰等数十位戏剧导演艺术家、戏剧评论家参加论坛,近百名涉及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评论、院团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一线骨干戏剧工作者参加研习班并聆听了论坛研讨。

  陈彦在动员讲话中倡导广大戏剧工作者开阔视野,寻找坐标,以国内外优秀的文艺作品对标自己的创作;兼容并包,寻找自己,在充分认识国情、认识世界以后,确立自己的突破方向和定位;持守正典,自信推进,坚持文艺创作的多样性,稳步推进,守正创新。

  与会导演艺术家围绕“戏剧的本质与当代导演实践观”进行了主题发言,围绕“戏剧与时代·剧场与观众”“当代戏剧导演的创作意识与追求”进行了交流对谈。

  中国戏剧节举办的系列高峰论坛是中国剧协寻求解决戏剧发展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坚持理论指导创作、研讨与实践并重的举措。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已举办了戏剧剧本创作、戏曲音乐创作高峰论坛,本届中国戏剧节举办导演艺术、表演艺术高峰论坛。据悉,未来还将在戏剧评论、舞台美术等领域展开深入探索。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