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百岁入党,医学泰斗的故事感人肺腑

时间:2021年10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中国舞协志工委献礼建党百年舞剧《信仰》在京上演——

百岁入党,医学泰斗的故事感人肺腑

  怀一腔报国热血,守一生济世仁德;遂夙愿百年入党,赤子心信仰永恒。10月13日至14日,作为“礼赞百年 情暖重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重阳文化活动之一,由中国舞协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舞剧《信仰》在北京民族剧院上演。该剧通过对我国心血管外科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苏鸿熙学成归来酬故土、百岁得圆入党梦的真实故事的艺术演绎,表达了对为新中国医学事业奉献一生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崇高精神的颂扬和致敬。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冀彦伟等观看了13日的演出。

  “秋风起青萍,落叶动人心。银杏金黄舞千旋,千旋百转见真情……”舞剧在以“誓言”为主题的序中拉开帷幕,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志、同、道、合4个篇章及尾声结构全剧。作品中,舞者们用朴实的肢体语言讲述着感人的故事。百年前,南京中央大学医院怀揣报国理想的年轻医生苏和他的几位同学决定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在刘伯承的支持下,踏上横跨大西洋的渡轮。到美国后,勤奋钻研的中国学子抓紧一切机会汲取医学前沿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一心想着学成归国。但苏的归国之路充满艰辛与坎坷仍不改初心,在妻子锦的保护下,他们辗转西欧花掉所有积蓄把自己购买的两台体外循环机分运回祖国。在党的重点关注和保护下,归国后的夫妇两人在平凡单调的日子里互相鼓励扶持、共同努力,终于在1958年完成了中国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为中国的心外医学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开端。时光流转,已成为医学泰斗的苏年近百岁之际圆了自己入党的心愿。

  出生于1915年的苏鸿熙是江苏铜山人,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医科, 1949年赴美芝加哥西北大学附属院及依里诺依大学研究医院进修。1957年3月回国后任解放军原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1958年,他在中国首次成功应用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距离1953年美国率先应用于临床仅仅相隔5年。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西医总体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体外循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赶超苏联和日本,让中国在这一领域成为世界第二个能独立完成这一技术的国家。舞剧接近尾声,当舞台上坐在轮椅上的苏艰难地用左手全力托起右臂,紧握拳头庄严宣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画面与身后大屏幕上人物原型苏鸿熙入党宣示照片重叠之时,整个剧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传递着观众的感动和敬意。

  舞剧《信仰》作为一部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献礼的作品,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指导,海淀区文联和海淀区舞协支持,北京圆梦舞剧团倾情演出。该剧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戏剧系刘嘉宁编剧,中国铁路文工团编导、中国舞协舞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帅担任总导演和编舞。

  “‘只要我健在一天,脉搏就会和党一起跳动!’苏老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也是我们这个创作想表达的核心精神。”赵帅坦言,面对被誉为“医学界的钱学森”“外科手术革命的先行者”,当时留美的50名优秀中国科学家之一的苏鸿熙,创作的过程也是主创人员被主人公的事迹感动和感召的过程。

  书写爱国情怀,传播奉献精神的同时,创作还有着多维诉求。赵帅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绝对数量的增多,如何进一步丰富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他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2015年我创排了一部中老年舞剧《圆梦红舞鞋》,《信仰》作为又一部为中老年人表演的舞蹈作品,从创意到构思用时3年。”赵帅介绍,此次参演该剧的演员皆是来自各行各业平均年龄62岁的舞蹈爱好者,在传统舞剧的基础上,该剧增加了诗歌吟咏的艺术形式,助力塑造人物角色的同时,力求突出老年人站立于舞台上的岁月感,提升展露舞剧的抒情特长,以岁月沉淀的力量增强整部作品的感染力,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