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霙:在演毛泽东的长征路上,我要走一辈子
2011年6月20日,著名演员王霙从走入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起,心跳就开始不断加速,他很清楚自己即将接受的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分量有多么重。接过奖杯和证书的那一刻,王霙耳畔忽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如潮的往事刹那间涌入他的脑海。他记起了得知电影《开天辟地》剧组最终选定自己出演毛泽东时满心的狂喜,记起了为拍摄《秋收起义》在28天内减重近30斤时的艰辛与痛苦,记起了每次随中国影协、中国视协下基层演出时收获的幸福与感动,也记起了自己为之付出过无数心血的“中国电影家协会特型演员联谊会”终于挂牌成立时的那份满足与欣慰。走下领奖台时,王霙在心中不住默念:“我要做得更好。”
短短12天之后,王霙的这句诺言就兑现了。7月2日晚,地点仍然是人民大会堂,为庆祝建党90周年创演的大型情境舞台剧《大地铭记》在这里盛大上演,王霙将剧中的青年毛泽东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这位扮演过40多次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再一次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大地铭记》全剧大气磅礴、构思新颖、内涵丰富、主题鲜明,伟人英烈壮举非凡,诗作感人,通篇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最突出的是特型演员的表演精湛、形神兼备,激情咏诵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高度评价了《大地铭记》的演出,这让王霙感到无比幸福。“有人说《大地铭记》是中国电影人的《东方红》、中国电影人的《中国革命之歌》、中国电影人的《复兴之路》,这不敢当,但我们所有演职人员确实为这部戏付出了全部心血。剧中表现的那段恢弘激荡的革命岁月,登场的70余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伟人英烈,都负载着我们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王霙说。
就如同在1989年进入电影《开天辟地》剧组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扮演伟大领袖毛泽东一样,王霙也并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获得“德艺双馨”的荣誉称号。“因为我深知,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王霙用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但事实上,王霙已经做得足够好。他不仅在电影、电视、话剧作品中成功扮演过40余次毛主席,俨然成为毛泽东的“形象代言人”,而且多年来一直坚持到各地义演,在无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灾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百花放映”等公益活动
中,我们总是能看到王霙的身影。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在重温过这段话之后,我愈发觉得自己距主席的要求还差得太远。”王霙对记者说。
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的利益”,中国电影家协会特型演员联谊会于2010年底应运而生。从联谊会成立的那一刻起,身为会长的王霙肩上的担子就变得更重了,他和常务副会长谷伟不仅要组织特型演员们前往革命老区义演,还得负责联谊会日常繁杂的运作。王霙告诉记者,特型演员联谊会与一般的演员工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它的成立,并不是为了进行自我保护或者谋求成员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联谊会所有的演出都是无偿的,目的是在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人民带来艺术熏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进步。“我们特型演员联谊会到各地演出,追求的不是金钱、名誉或者其他什么,而是一种崇高。”王霙真诚地说。
王霙已用了22年时间,去接近自己心中的那份“崇高”。王霙的艺术生涯,甚至可以说他的整个生命,都可以以1989年为分界点。在1989年之前,王霙曾经是杭州市古荡湾一位朴实农民的儿子,也曾是浙江省艺术学校的小小芭蕾舞学员;曾经在中央红旗越剧团唱过小生,也曾在中央实验话剧院(即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表演过话剧。在这一年之前,高大帅气的王霙曾在《陶行知》《聊斋》《三言二拍》等电视剧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这位本可能在日后成为“偶像派”的年轻演员,却因为1989年的一次选择,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表演之路。
一次并不经意的投递,让电影《开天辟地》的导演胡立德发现了王霙。《开天辟地》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为庆祝建党70周年筹备的献礼片,当时剧组在全国找到了21名候选人,但胡立德看过后都不满意。一天,胡立德在翻阅从各地收集来的演员档案时,一眼看中了王霙。本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递资料的王霙,竟意想不到地被叫到剧组试妆。3个小时造型下来,一袭长衫、撑着一把雨伞的“毛泽东”一出场,立刻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胡立德更是不住点头。就这样,王霙成了《开天辟地》中的青年毛泽东,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在《秋收起义》《杨开慧》《日出东方》《毛泽东在1925》《我的长征》《井冈山》《红色摇篮》等40余部影视剧中扮演毛泽东。
在演《开天辟地》之前,王霙对“特型演员”并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意识到要“形神兼备”地塑造历史伟人是一件多么艰辛的事情。头一回扮演毛泽东就让王霙吃尽了苦头,不是忘台词,就是忘动作,对自己要求极高的王霙决定暂停演出,前往毛泽东生活过、革命过的地方,去感受、体味毛泽东所经历的一切。在湖南,王霙先后去了岳
麓书院、橘子洲头、第一师范、新民学会、杨开慧故居……每到一地,他都会深入地与当地人进行交流。就这样,王霙渐渐地走近了一代伟人。
王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演毛泽东的长征路上,我要走一辈子。”演了这么多次毛主席,给王霙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件事却发生在戏外。1992年王霙在井冈山拍摄电视剧《狂飙》时,适逢他主演的《秋收起义》作为十大优秀影片在全国上映。一次下山时,王霙正巧遇到了一队上山拉练的部队干部,当时就有人认出了他,并高喊:“这不是《秋收起义》里的毛主席么!”王霙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大家就一拥而上,排队让他签名、与他合影,这一围,就从下午5点围到了次日凌晨两点。透过大家眼神中闪烁着的光芒,王霙突然懂得了,自己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演员,而是一个扮演毛泽东的演员。观众们如火般的热情,一方面是对王霙塑造的毛主席形象的认可,更是源自于对主席的崇敬与热爱。从那一刻起,王霙深深体会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分量,也是从那一刻起,他明白了自己必须做到最好。
22年过去了,原本只有“形似”毛泽东的王霙,经过深入的研究、全身心的体会,渐渐深入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一点一滴地去感受,一点一滴地去摸索,努力寻找合理的、真实的、内在的东西,不断地从精神气质上与毛主席接近,是我塑造主席形象的诀窍。”王霙说。22年前,王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要“用心去塑造主席的形象”,22年后,他仍然以这句话为座右铭。
“每接一部戏之前,我都会对自己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从零开始。塑造毛主席,永远是一个崭新的起跑线,只有坚定了这个信念,我才有可能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王霙说,“今年是建党90周年,明年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后年则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在这些重大的日子里,我愿意为广大人民群众,为亲爱的祖国,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塑造更生动、更感人的毛泽东的艺术形象。”
(作者为《中国艺术报》记者)
王霙
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先后在电影《开天辟地》《秋收起义》《毛泽东在1925》,电视剧《日出东方》《井冈山》《浴血坚持》《红色摇篮》等40多部作品中饰演中青年毛泽东角色。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等。
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送欢乐、下基层”、“走进千村万县百花放映”以及义演、募捐等活动。被评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等。
(编辑:欧阳文奇)
· | 王霙:在演毛泽东的长征路上,我要走一辈子 |
· | 孟加拉文毛泽东诗词出版 |
· | 毛泽东高风亮节教育子女 饿着肚子让女儿吃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