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开年栏目”展现综艺节目新风景

时间:2014年01月1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赵 彤

“开年栏目”展现综艺节目新风景

《最强大脑》打造智商“奥运会”,《中国好歌曲》实现“中国创造”

酒吧歌手周三在《中国好歌曲》中演唱的原创歌曲《一个歌手的情书》征服了不少观众

吴天胜在《最强大脑》中展示指纹识人绝技

  在2013转换到2014的时候,各大卫视新一年的比拼也拉开了帷幕。与往年岁末年初的情景不太一样,2014年伊始,各大卫视之间争取“开门红”的舞台上,不再是“开年大剧”唱独角戏的场面了。“开年栏目”的强势推出,让这个档期的含金量更加突出,也更加夺人眼目。“开年栏目”成为我国2014年电视荧屏上的新风景。

  1月3日,是新年伊始的第一个周五。在这个夜晚,江苏卫视推出了新创栏目《最强大脑》,湖南卫视让《我是歌手》(第二季)重装出场,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则拉开了《中国好歌曲》的帷幕。看了三档栏目的第一期节目,个人觉得其中颇有应予言说的话题。

  江苏卫视这两年来能够引起观众联想对应的栏目无疑是《非诚勿扰》。3年多来,节目虽然有话题调整,但开场时24位佳丽的登场还是保留项目,观众的关注顺序里,总免不了首先要看看她们的脸蛋儿和身段儿。1月3日推出的《最强大脑》却不再起笔于外貌,而是转向了内功——差错辨识能力、“一心二用”的本事、闭目穿越激光线、合成相貌的分解……用《最强大脑》的节目定位语来说,这是一档“科学达人秀”,用现场嘉宾的话说,看的是大脑的能力。如果说从《非诚勿扰》到《最强大脑》有气质转换的话,那么气质的走向是从秀外转向了慧中,从外在转向了内在,从情商转向了智商。

  《最强大脑》也是一档闯关型节目,但这档栏目的最终“关口”却不限于本省、本国,而是转至到了国际。参加《最强大脑》的豪杰,通过两轮选拔,最终还要和其他国家的高手们对决。这就让“自娱自乐”型的“本土”综艺节目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不仅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还让这档栏目平添一份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般的宏大分量。《最强大脑》这种节目模式设计,一改我们荧屏上综艺、游艺栏目的“全运会”色彩,而有了些许“奥运会”的色彩。

  从《超级女声》算起,“歌唱类”综艺节目在我国荧屏上持续走红,持续扩大。在迄今为止的8年时间里,笔者以为期间的变化只有三次。第一次是《超级女声》问世,最本质的特征是选手翻唱;第二次是《我是歌手》,最本质的特征是原唱歌手的复唱;第三次就是《中国好歌曲》,最本质的特征是原创原唱。如果把这三个节点连接起来,我们看到的歌唱形态是:模拟——重温——原创。这条发展道路,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业发展所走过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大致相当。

  看《中国好歌曲》不由得感慨良多。这档节目的模式虽然是引进的,但它为中国原创歌曲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这个平台所要成就的主要不是嗓音、不是形象,而是创作歌曲的才能。诚如导师周华健在栏目预告短片中所说“你不用唱别人的歌,唱你自己的歌”。如果说《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还处于“中国制造”阶段的话,那么《中国好歌曲》的舞台则让我国“歌唱类”节目走向“中国创造”之路。

  在听《中国好歌曲》选手的作品时,导师刘欢两次动情地流下了眼泪。一次是为了23岁歌手霍尊唱的“中国风”歌曲《卷珠帘》,一次是为了46岁的老相识贝斯手张岭作为原创歌手参赛。他在现场的点评透露出他动情的原因,一是因为选手的才华,一是因为选手的执著。在看节目的时候,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改革开放之初风靡大陆的“台湾校园歌曲”,其中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都是学生们自创自唱出来的,如李建复、叶佳修、罗大佑等等。在《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也不乏大学生、中学生,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也许就有了创造奇迹的机会。

  从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到2014年初的《中国好歌曲》,笔者感到,在这半年多来的时间里,我国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的价值负载,发生了可喜的改观。在这些节目,关键词是“中国”及近似语,关节点是知识贮备,参赛选手要走上这些舞台,不看书是不行的,只看畅销书也是不行的,将胜出的希望寄托在临阵磨枪的“聪明劲儿”上,只能铩羽而归。

  1月3日的荧屏,不仅呈现出舞台上节目、选手的新景观,也让笔者看到了嘉宾和观众的新景观。在笔者看来,呈现在《最强大脑》第一期节目中的“尴尬场景”非常耐人寻味。Dr.魏是《最强大脑》嘉宾中的科学专家,他所持的决定选手能否过关的权重,远高于其他嘉宾。也正因如此,当观众和其他嘉宾都翘首期待选手黄华珠和赵越能达到80分的基准线时,Dr.魏连续给他们浇了两瓢凉水,以致嘉宾中的羽毛球教练李永波、“文科生”梁冬愤愤不已,现场观众也无法保持情绪稳定,嘘声四起。在被质疑乃至权限恐遭“弹劾”的处境下,Dr.魏在做了专业解释之外,还不得不以选手将来要面对国际对手为理由,来为自己的选择辩护。

  Dr.魏所遭遇的“尴尬”,不是他个人的窘迫,而是《最强大脑》这档节目定位的尴尬。笔者以为,《最强大脑》的表演呈现环节,追求的是节目的奇观化效果,而其所设计的“科学评判”环节,则融入了相当的科普企图。但栏目创设者未曾预料到的是,选手超乎常人的表现,不仅造成了奇观化效果,而且激发出部分嘉宾和观众对选手的崇仰心态与“神化”情绪。同时,节目进行中插入的“赵越锻炼史”,更以悲情的故事,烘托出她的超凡来之不易,以致李永波联想到自身,掉下了眼泪。因而,当这些非理性的欲望得不到理性判断的满足时,不满就会油然而生。

  在现场嘉宾中,只有理工科出身的李彦宏保持了平静,这绝非偶然。而如李彦宏这样的嘉宾或观众,却不是我国当前电视综艺/游艺类节目的目标受众。我们不难感受到,在Dr.魏遭遇“尴尬”时,充溢在现场的“多数人的抱怨”情绪。Dr.魏的“尴尬”,是这档引进栏目“水土不服”造成的呢,还是“水土不良”造成的呢?确实值得认真思考。


(编辑:竹子)
延伸阅读:
· 真人秀,秀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