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斩不断的舞台情缘
重出“江湖”
上世纪90年代起,蓝天野告别了舞台,除了实在磨不开面子偶尔客串一些电视剧集外,他不演戏,不导戏,甚至不看戏,在家一门心思作画。
蓝天野曾拜师国画大师李苦禅、许麟庐,并于1995年和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两次举办个人画展。他坚持“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作品饱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有参透人生的性灵,又有发自内心的童趣,受到海内外人士喜爱。
2011年4月的一天,蓝天野接到剧院的电话:“明天,张和平院长与马欣书记想请您和朱旭老师吃饭。”
第二天,在北京人艺食堂里,张和平与马欣邀请蓝天野和朱旭出演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家》,因为1984年蓝天野就执导过《家》。
蓝天野当即拒绝:“当年我给人艺学员班的宋丹丹、王姬他们导演过《家》,作为他们的毕业演出大戏。张和平上任后,恢复人艺艺委会,我是成员之一,这才又讨论剧本和看戏。但我已近20年没演戏了,我不想演。”
谈僵了,在座的朱旭夫人打圆场说:“大家都再考虑考虑吧。”
蓝天野以为此事就算过去了,于是松懈下来,就在饭桌上随口聊道:“你们肯定是想让我演高老太爷,让朱旭演冯乐山吧?其实可以违反一下常规,比如我来演冯乐山,我这一辈子还演没过坏人呢,没准这样效果反而好。”
又过了两天,蓝天野接到马欣的电话:“同意,像您说的那样,您来演冯乐山。”
蓝天野又磨不开面子了。“北京人艺找你这么点事,你愣说就是不干,这样不好。”于是他只好重出“江湖”。
“冯乐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坏人,他是当地名流,是最有影响的士绅,表面上风流儒雅,道貌岸然,即使被人揭穿了也毫不在乎,照样招摇撞骗,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所以要演出他骨子里的坏,不能把他演成那么一个畏畏缩缩的坏人。”
蓝天野解读并表演的冯乐山获得了一致好评。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要排一出“原创 北京 当代”的戏。作为艺委会成员的蓝天野在审看剧本时,剧作家何冀平《甲子园》的创作提纲吸引了他。
《甲子园》讲述一个老人院里的故事,作者并没简单地描写尊老敬老,而是展现人间真情,正是这一点打动了蓝天野。
“有人说,这个戏没法与何冀平以前创作的《天下第一楼》相比。那怎么能比呢?《天下第一楼》整整磨了三年,而《甲子园》是命题作文。那个春节何冀平没有休息,一个月把剧本写了出来,我一看,行了。改到第二稿,就可以排了。”
让蓝天野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戏他不光要任艺术总监,还要担纲演男主角黄仿吾。
主角台词太多,蓝天野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就力荐濮存昕。
其实蓝天野堪称是濮存昕的“伯乐”。1985年,蓝天野执导北京人艺的新戏《秦皇父子》,要借调当时在空政话剧团跑龙套的苏民之子濮存昕来主演,在剧院内引来许多非议。正是蓝天野的坚持,让濮存昕最终能够饰演该角,也正是这次机会,让濮存昕的命运从此改变。
《甲子园》中,北京人艺启用了朱琳、郑榕、朱旭等六位老艺术家,让濮存昕与他们配戏,确实显得年轻了些。于是,蓝天野只能再次上阵了。
老艺术家们的精湛演技,让观众大饱眼福,一票难求。
“首轮演出结束后,我本来答应第二轮再演的,但人艺领导考虑到老艺术家们的身体状况,就没让我们上,由B组濮存昕、龚丽君他们来演,照样受欢迎。这出戏算是立住了。”蓝天野欣慰地说。
有人说,北京人艺近年来只是复排老戏,没有创作出过得硬的新戏,对北京人艺的赓续颇为忧虑。对此,蓝天野说——
“北京人艺的风格什么样?现在很难有人说清楚。我觉得如果还比较能概括的,还是原来焦菊隐先生曾经总结的三句话:深刻的内心体验、深厚的生活基础、鲜明的人物形象。演员的天职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北京人艺就特别注重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积累。1952年建院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排戏,而是马上分了四个组下去体验生活。1964年,这一段没我的戏,我就到房山区岗上村体验生活,与全国劳模老书记一个炕上住了半年。焦菊隐先生为了克服舞台上习惯的矫揉造作、刻板化的表演,所以让大家下去体验生活。他不满足这个,后来又探索话剧的民族化,有了《蔡文姬》《茶馆》,《茶馆》和《龙须沟》就不一样了。为什么《茶馆》能塑造一个又一个的鲜明形象,因为老舍的剧本好,焦菊隐导演处理得好,演员生活积累特别丰富。这可能是北京人艺演剧风格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重视生活积累。”
“演员创造角色要靠平时的积累,不能拿到剧本才开始准备。好的演员必须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炼人物,玩不得半点小聪明。”蓝天野强调。
蓝天野的夫人狄辛也是北京人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曾主演过《雷雨》《日出》《王昭君》等戏。他们的一双儿女均未从艺,但有意思的是,他们没有像濮存昕那样姓真正的父姓,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姓“王”,仍旧姓“蓝”。
“明年我将复排我1983年执导过的《吴王金戈越王剑》,在这个戏里,我将会有一些新的尝试。”蓝天野透露说。
看来,他与话剧舞台的情缘是斩不断的。
我们期待着。(光明日报记者 苏丽萍 徐畅)
(编辑:子木)
· | 北京人艺五代演员汇聚《甲子园》 |
· | “这个老头儿,太值得纪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