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斩不断的舞台情缘
推不掉的角色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所在的中戏话剧团转入北京人艺,他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演员。
在这之前,蓝天野参演了堪称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大戏——《民主青年进行曲》。
“当年我们到解放区后进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没多久,为迎接平津解放,我们又返回京城。先是在良乡待了一个多月,因为北京和平解放正在谈判。发给我们每人五斤面,让烙成饼做干粮。后来我们又往前走,住在石景山发电厂。这期间我们还到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将那些名教授接出来。后来,谈判成功,我们是第一批进城的人。当时从西直门进来,站岗的一排是解放军,一排是傅作义的国民党兵。解放后,文工二团转入中戏话剧团,排的第一个大戏就是《民主青年进行曲》。后来我们还参加了开国大典。”
在北京人艺,最让蓝天野难忘的是1958年《茶馆》的排演。当老舍先生念完剧本后,不少演员跃跃欲试,主动申请演剧中角色。蓝天野觉得没有适合自己演的角色,就没有去申请。但导演焦菊隐却让他演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刚开始,他完全想象不出“秦二爷”这个新兴资本家该是什么样的。
排戏前,焦菊隐带领演员下去体验生活,并且要每个演员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编一个体现人物性格的生活片段。蓝天野就与演庞太监的童超一起,编了个《斗鹌鹑》的小品:两人争买一只名贵的鸟,最后秦二爷买到手了,满不在乎地把鸟送给了庞太监,丢了面子的庞太监一怒之下,吩咐厨房把这只价格不菲的鸟炸了。
小品中,两个人的此番“斗气”,让蓝天野逐渐接近了“秦二爷”。
“我们当时体验生活的时间都超过了排戏的时间。演了这么多年,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一台戏,要在熟悉生活、体验生活上下那么大的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茶馆》成了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蓝天野也演了300多场的“秦二爷”,并随着《茶馆》首次走出国门。
1992年7月18日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40周年,第一版《茶馆》的原班人马在首都剧场演出,蓝天野没有料到,这次演出竟然成了告别演出。
演出时,剧场内气氛热烈,通常只有主角出场才会听到掌声,可是这次演出,每个演员出场都赢得了热烈的呼应。扮演“老掌柜”的于是之演出中忘了词,观众却予以谅解,于是之万分感谢观众的宽容。谢幕时,蓝天野发现台下有好大一片白色,仔细看,才发现那是身穿白色圆领T恤,上面印着“茶馆1992”字样的铁杆“茶馆迷”。其间几个小伙子突然蹿上舞台,拉出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戏魂国粹”,向舞台上的老艺术家们致敬。
那是原班人马最后一次演出《茶馆》,那天的演出也成为“绝唱”。早已离休的蓝天野自此告别舞台,专心作画。
“现在想想,我的角色都不是自己特别想演的,都是别人找来推不掉的。”蓝天野苦笑着说。
由于睡眠不好,蓝天野身体很差,两次演出中晕倒,领导表扬说蓝天野带病坚持工作。
“我说这不对。为什么不对呢?你干什么都得将最优质的东西、最好的东西提供给人。比如我演戏,我今天精神不够好,肯定我演的就不是最好的状态。我只能说,我今天给观众提供的是次品,你还表扬。我心里面不是滋味,总觉得对不起观众。我为什么后来不演戏了,就是因为这个。”
1963年,蓝天野由演员转为导演。
但导演们却仍惦记着他。
1979年,《茶馆》复排,蓝天野仍演“秦二爷”。同时,曹禺的新戏《王昭君》也准备建组投排。
一天中午,在史家胡同人艺宿舍的楼道里,蓝天野与《王昭君》的导演之一梅阡走了个碰头。他随口问道:“怎么样?”
“难。”梅阡眉头紧锁。
“不会吧?这是曹禺院长的新作,全院遴选演员,听说他还提供了一个演员参考名单。”
梅阡仍是摇头,反问蓝天野:“你说这呼韩邪大单于让谁演?”
“我呀!”蓝天野开玩笑地指着自己说。
没想到梅阡却当了真,他上前一步,打量了一下蓝天野,说:“就这么定了!”
蓝天野没有料到自己的一句笑言却揽来了这样一个与自己的形象相去甚远的角色。那时蓝天野十分清瘦,一米八的大个子,却只有六十公斤。更重要的是,蓝天野当时还在《茶馆》剧组中排戏。《王昭君》排到第二幕了,他才加入进来。“现在把我换下还来得及。”他对梅阡说。
但梅阡认准了他。他只好背水一战。他阅读匈奴史,到历史博物馆看过所有这一时期的出土实物,想象、摸索着这一历史人物。同时在化妆上作弥补,尽量让自己显得彪悍、粗壮。
蓝天野成功了。《王昭君》1980年赴香港演出,香港观众惊叹主角在台下那么瘦弱,在台上却是那么孔武有力。香港媒体盛赞蓝天野,演技“流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拍案叫绝”。
蓝天野“触电”拍影视,也多是被“绑”上了镜头。1984年,中国电视艺委会与北京人艺合拍电视剧《末代皇帝》,剧组有意请蓝天野饰演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载沣一出场应该是25岁,而蓝天野当时已经50多岁了。他不想装嫩,就婉拒了。
一个晚上,剧组来人了,软磨硬泡、连拉带拽地把蓝天野带到了设在颐和园的外景地,并特地请来了拍电影《茶馆》时给蓝天野化妆的王希中,不由分说地就给他扮上了。在王希中一顿忙活后,化了妆的蓝天野果然年轻英武。不能让人家白忙活啊,蓝天野只能接演醇亲王这一角色,在颐和园里拍了一夜。
1989年,蓝天野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出演姜子牙。
“当时我正在扬州,上海电视台找我,我到了上海,他们就让我演《封神榜》里的姜子牙,并以联系不便为由让我先签了合同。但我一看本子,这哪行啊?这剧是与香港合拍的,他们想拍成一部娱乐剧。我只好自己动手改戏,像‘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等都是我自己重改的。”
蓝天野版的姜子牙名扬天下,他把姜子牙的隐忍、忠厚及大智若愚演绎得入木三分。在今天看来,这部剧集虽然特技粗糙了些,穿帮多了些,但人物生动,情节曲折,堪称经典之作。
至于观众所熟悉的《渴望》中的老干部王子涛一角,蓝天野说:“《渴望》是赵宝刚在大年三十硬拉我去剧组的,让我演剧中的父亲。我一看本子,我演的这角色根本不在这个戏的故事矛盾里面,有没有都可以。导演鲁晓威就说,那我们改,专门给你加戏。后来,边拍边改。《渴望》播出后影响很大,但我这个人物一直不在故事的矛盾中,有点游离。”
在北京人艺,蓝天野主演过《茶馆》《王昭君》《蔡文姬》《北京人》等70余部话剧,导演了《吴王金戈越王剑》《家》《贵妇还乡》等10多部舞台剧。他气质儒雅,表演松弛自如,台词功夫让人赞叹不已,与朱琳、郑榕、苏民、朱旭等一起,成为广大观众心目中“国宝级”的表演艺术家。
(编辑:子木)
· | 北京人艺五代演员汇聚《甲子园》 |
· | “这个老头儿,太值得纪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