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哈尼梯田惊艳世界

时间:2013年06月23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下午通过审议,将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边疆民族农耕文化的典范

  作为曾3次实地考察过哈尼梯田的亲历者,记者为此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上世纪90年代,记者第一次来到哀牢山中察看元阳梯田,感觉它就如同一个藏在深山里的美丽少女——“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今,它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朝惊艳世界绝非偶然。

  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境内的哀牢山南部、红河南岸。隋唐时期,被称作“乌蛮”“和泥”的哈尼族先民就生活在滇南哀牢山一带。

  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米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梯田稻作文化尤为发达。面对高山峡谷的艰苦生存空间,千百年来,哈尼人民不断创造,总结出一套山区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依据不同的山势、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通过小水渠引入梯田。每到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灌满了泉水,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轻拂,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状如一块块翠绿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又是一片金黄。其情景就像一幅幅如梦如幻、美丽无比的中国水墨画,堪称世界奇观。

  当你来到元阳梯田著名的老虎嘴,站在崇山峻岭上放眼四望,就会为高低错落、线条优美、规模宏大的梯田群落所震撼。哈尼族开垦的梯田均因地制宜,随山势地形而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大田,坡陡地小则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缝处也开田,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座山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这里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从海拔数百米的山谷层层叠叠一直向上铺到海拔1800多米的山顶,若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可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极其罕见。

  气势磅礴的红河哈尼族梯田,绵延了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而元阳县境内的17万亩梯田构成了红河梯田的核心。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坝达、老虎嘴、多依树三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

  面对如此景观,联合国粮农组织一位项目专家发出过这样的赞叹:哈尼梯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令人震撼的农业景观、巧夺天工的农耕艺术、结构合理的生态系统,不仅对本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漫漫13年申遗路

  然而,红河哈尼梯田的申遗之路并不平坦,至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

  2000年2月,由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史军超领衔,与李克忠、白茫茫、李扬等哈尼族学者讨论后,史军超、李克忠执笔撰写了《元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实施方案》,从此拉开了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的序幕。2001年12月,红河州人民政府发文正式成立了红河州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专家组,史军超出任组长。

  自2000年开始启动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也得到了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支持。

  在云南省、红河州的不懈推动下,2004年,元阳哈尼梯田被列入中国5个申遗预备项目之一;2007年列入中国35个申遗项目之一;2008年,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与云南世博集团共同组建了“云南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公司”,对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元阳县进行旅游开发,兴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并开始对梯田核心景区的几个主要景点向游客收费。

  为了成功申遗,红河州还特别邀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10多名专家组成调查组专程赴元阳县考察梯田,为申遗出谋划策。

  2012年1月,“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确定为我国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的最终文本得以正式呈报到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入列不易保护更难

  这次申遗成功的红河哈尼梯田,一大突出亮点是它成为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身为中国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此前,哈尼梯田已先后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国家湿地公园”、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等荣誉。

  在红河哈尼梯田申遗专家组组长、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史军超眼里,他更看重的是“保护”。“我最关心的,是遗产区搞旅游之后肤浅开发和过度开发。” 史军超一直建议,梯田的核心区要严格保护,不开发旅游;缓冲区适度开发,辐射区着重开发,以此做到点面结合、保护与开发并重,而任何项目的实施必须得到专家的科学论证。

  研究发现,红河哈尼梯田有这样一个显著特点:从古至今它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不仅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还依然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生产功能。它既不像泰山、黄山等单纯的自然景观,也有别于曲阜孔庙、拉萨布达拉宫、北京颐和园等纯粹的人文创造,梯田充分体现了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和谐相融互补的天人合一精神,是人类文化与大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有专家指出,要汲取以往一些世界遗产开发过度的沉痛教训,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因此,既要维护好哈尼梯田的价值意义,又要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及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的生产发展。在旅游开发上,国家林业局生物多样性方面一位专家曾这样建言,哈尼梯田的旅游开发可以政府为主导,引入企业准入制度,同时引导老百姓把自己的梯田作为股份入股,让他们充分参与,激发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近几年来,从红河州到元阳县在申遗的同时,也在采取措施进行梯田的保护。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了退耕还林,使森林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积极推进沼气池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民靠柴获取能量的情况;农业部门在梯田区推广高产优质水稻,指导在水田里养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保护梯田积极性,使田里水源得到了很好保护。此外,在梯田上一些不太适合种庄稼的地方种植自然林木,特别是选用涵养水源好的树种,尽力保护它的原生态。

  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是一种责任,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如果急功近利,将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或个人的一棵“摇钱树”,不仅损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甚至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红河哈尼梯田同时具备物质与非物质世界文化双遗产特征,一定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任维东)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