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为了孩子,救救儿童电影!

时间:2013年06月08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艾莉

  “六一”已过,但有关儿童电影的话题却让人觉得十分沉重。今年的“六一”,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32周年生日,曾拍摄了65部儿童片和21部电视剧的儿影厂,如今只剩下厂长一个“光杆司令”。不仅辉煌不再,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谁来为全国3亿儿童拍电影呢?

  众所周知,电影是最为少年儿童所喜爱的文艺样式,也是重要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影响好几代人。而且国产儿童电影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出现过不少佳作,如《小兵张嘎》、《祖国的花朵》、《风筝》、《闪闪的红星》等故事片以及《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动画片。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专业的儿童电影制片厂,儿影厂也曾出品过《霹雳贝贝》、《哦,香雪》、《应声阿哥》、《十四五岁》等优秀之作。可以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电影的影响和教育功不可没。

  然而,新时期以来,经济大潮的冲击,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网游的发展,给传统的电影业带来极大打击,儿童电影首当其冲,再加上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市场化、学校的应试教育等影响,原来对孩子们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阵地电影,普遍出现失守的态势。而且儿童影片大多是小成本,没有宣传,缺乏关注。有幸上影院,也是“一日游”。不但无法与成人电影抗衡,更无法抵御进口大片的攻击,败下阵来亦属必然。

  虽然外部大环境使得儿童电影陷入困境,但就儿童影片本身来讲,近年来的衰落也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儿童片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大人小孩都喜爱、可以让人百看不厌的片子,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于创作者不去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或一味说教,或一味滥情,使得影片幼稚虚假,不是把儿童弄成“神人”就是把儿童描写为“低能”,如此种种,怎能让儿童接受并喜爱呢?许多儿童影片在制作之后根本没有机会投放市场与儿童见面就直接被收入库存,少部分被卖给电影频道。动画片也是剧情幼稚、雷人,难以被孩子们接受。儿童影片无法赢得儿童喜爱,导致儿影厂只剩一人,这是儿影厂的悲哀,更是儿童电影的悲哀。

  其实中国的电影市场广阔,儿童电影市场同样广阔。但不得不说我们对儿童电影的认识过于狭隘,创作观念太旧,剧情沉重,愉悦太少,并且忽视了动画片、科幻片等同样深受儿童喜欢的题材。国外的梦工厂、迪士尼的动画片曾风靡全球,一部《功夫熊猫》就曾在大陆创下高票房,我们为什么就创作不出这样的作品呢?

  当然,现在还不可能完全把儿童电影推向市场。儿童电影应是特殊的事业,不能一味以商业化运作。虽然儿童电影是一个有着几亿观众的市场,但观看对象的特殊性,注定了不能以票房收入为唯一目的。为我们的未来提供精神食粮,儿童电影这一特殊的定位,需要有关方面在政策、人才、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

  泱泱大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只此一家,现在却仅剩厂长一人,让人情何以堪?又如何对得起3亿少年儿童?

  为此,笔者呼吁:为了孩子,救救儿童电影!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