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山把“根”留住 山西省古民居现状调查

时间:2013年05月24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通讯员 赵树婷

留住村落的根和魂

——山西省古民居现状调查

山西皇城相府 徐昌政/CFP

  榆次的后沟村、襄汾的丁村、闻喜的阜底村、晋源的店头村、阳泉大阳泉村、泽高平苏庄村……走进三晋大地的一个个古村落,历经岁月风雨的祠堂、影壁、石桥、戏台,古香古色地散布其间。随行的专家说,山西省拥有古村落3500个,目前保存完整的有500多个。因其蕴含地域风格的民居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附着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衣食起居、宗教信仰、节庆礼仪、人际关系、娱乐表演、婚丧嫁娶、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等全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把“根”留住

  5月19日,记者走进晋南的皇城村,只见堡内官宅民居错落有致,其间御书楼、点翰堂,铭刻着昔日繁华,记载着明末世间万象,令人赞叹。看得出来,由于当时战乱较多,村落多是古堡式建筑,主要是为了防御抢劫和袭击,尤以村中的河山楼最为典型。

  “把文化的根留住!”皇城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家胜说,“16年前,我去了故宫博物院,从专家那里探究到古民居的价值,接着对皇城相府进行修复,以‘拯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修建如初。接着在这里拍摄了电视剧《康熙王朝》,举办了两次陈廷敬学术研讨会和一次海峡两岸《康熙字典》研讨会,收集有关陈氏族人的奏折、圣旨、著述、诗作等大量文物。想不到这里还形成了著名旅游景点,吸引来国内外众多游客。”

  择吉而居,寓意吉祥。记者调查中发现,山西古村落体现了这方面的追求。如西文兴的柳氏民居、平顺上马村,讲究枕山、环水、面屏的最佳模式;有的街巷呈“十”“丁”“丰”字等字型,体现了“人丁兴旺”的理念。黄河岸边的古村落以“立体交融式”的窑洞建筑为特点,体现了黄河与黄土高原特色;汾河流域是晋商源地,经济发达,古村落建筑以豪华的深宅大院为代表;在山西省北部的内外长城、重要边关隘口,留存的则是防御性村堡,体现的是边塞风情和边关文化。

  近日,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率专家先后考察了砥洎城、郭峪古堡、窦庄、郭壁、柳氏民居等古村落。他强调指出,一定要进一步提高保护意识,完善保护规划。要调动群众的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更好地传承文明,弘扬优秀文化。

  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

  记者来到晋中的绵山,走进绿树簇拥的南庄,绕着青砖砌成的村墙走一圈。轻步踱入“迎瑞门”,站在红砖铺筑的街上,举目望去,一棵棵龙爪槐上紫藤缠绕,高低错落的80余座院落分布其中。村里以大街为中轴,南庙和北庙对峙而立。戏楼坐南向北,两侧的砖雕为一衔花奔马,马儿后蹄腾空,飙尾飞扬。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崇杰在前面指指点点地介绍着,如数家珍,偶遇一破损处,用手轻轻抚摸着,脸上露出惋惜的神态。他告诉记者:“结合村落文化、风土人情、田园风貌,已编制出保护与发展规划。村里的父老乡亲也形成共识,一定要把古文化保护好!”

  唤醒民众的保护意识并非易事。古镇张店,是春秋时古虞国国都,著名的“假途灭虢”、“伯乐相马”、“唇亡齿寒”等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形式——地窨院。地窨院被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成为别具风情的一种类型,因而备受海内外民俗学、人类学专家的重视。据镇文化站的同志讲,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商业利益的驱动,以及大量农村人到城里务工,这里古老偏远的村落基本形成“空巢”,很多地窨院因年久失修而垮塌,正在面临急速消失的危险。

  作为传统村落保护主体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富裕之后,认为乡村传统建筑“土气”,追“新”求“异”,效仿城市钢筋水泥建高楼,甚而至于用西洋的建筑充斥的乡村。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说,“有一次,我去一个村里进行古村落调查,看见一个老太太正拿着明代的窗户劈柴烧,她还告诉我:这个东西不好烧!”

  古村落保护任重道远

  张壁古堡位于绵山北麓,是一座罕见的集军事、居住、生产、宗教于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这里有关帝圣庙、玄武大殿、空王行祠、魁星高阁、可罕王祠、金代古墓等。被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称为“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

  然而,历经风雨飘摇,沧桑的古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里面破败的房子急需修缮,新建的红色砖瓦房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据了解,现在张壁古堡常住人口为1078人,每年外地旅客人数为近7万人,并以每年40%的速度在增长。古堡里众多老屋并无人居住。专家们提醒,如果只留下一些空房子,古村落的生活就是死的了。要最大努力把“形”保存下来的同时,让“神”的东西得到延续。

  对古村落究竟怎样保护?专家建议:要将古村落的有效保护,纳入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体系,注意保护原生态环境及各类传统建筑元素,统筹发展;要适度而有序地开展“古镇游”、“古村游”,既避免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而造成的破坏,又严禁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应该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适度开发、科学利用。

  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古村落保护已列入2013年山西文物保护的重点工程。今年将投入3000万元,重点推进山西襄汾丁村、襄汾汾城镇、汾西师家沟村、沁水西文兴村、阳城郭峪村等村落古建筑群的维修保护工程,目前资金已到位。山西省住建厅负责人介绍,山西将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抢救,并对传统街巷和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抢救过程中将尊重传统建筑风貌、传统格局与周边景观环境的协调关系,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同时,尊重村民意愿,保持传统村落活态化。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