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小梅花”的戏曲大世界——第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特写

时间:2012年08月2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几岁孩童扮起花甲老旦,声音、步态、扮相、神情……里里外外透着股“神似”劲;顶灯、吹火、毯子功、帽翅功……小小武生台上英气十足;做鬼脸、哭鼻子、纯真的笑靥……台上台下欢乐无处不在。

  虽是比赛,不似比赛,欢笑声多,火药味少。在8月9日至12日于泰州举行的第1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上,朵朵“小梅花”宛若一个个艺术三菱镜,从中折射出了戏曲“新蕊”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源自童真般的热爱,也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戏曲在传承创新、后继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契机和隐忧。

  天籁童声

  9岁“小男旦”英语唱程派青衣

  “我大名叫白昊青,小名叫白六六,小名是爷爷起的,妈妈和赵老师都说小名在舞台上用特响亮,唱戏时就用六六。”这位留着西瓜太郎发型的小男生,挥着水袖扭着身段,一开腔就有点“腕儿”的味道。为了参加本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他孤身一人在偌大的排练场里苦练了3年。不久前,六六在陕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中凭借一段《锁麟囊·春秋亭》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本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18年来,这还是陕西省为全国少儿戏曲大赛输出的唯一一朵京剧小梅花。”白昊青的指导老师、著名程派青衣赵冬红满怀感慨。

  脱下戏服,六六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可戏服一穿、粉妆一扮,眼前旋即立着一个粉嘟嘟的漂亮角儿。六六从小便有海外生活的经历,而且一直坚持学习英语,因此也格外有了几分“洋气”,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土洋结合”的孩子。六六妈喜欢京剧,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看电视上的京剧节目,总把他抱在怀里。“我先是觉得京剧的服装很鲜艳,很漂亮,后来时间长了,觉得唱腔也很圆润,很好听,就想学京剧。”六六说,为了让自己系统学习京剧,妈妈费了不少周折,最后才找到陕西省京剧院的著名程派青衣赵冬红,敬茶磕头,正式拜了师父。

  “小朋友想学京剧的,特别是旦角,我们一般选择先从梅派学起,入门相对好学,但六六一来就要学难度较大的程派青衣。”在赵冬红看来,京剧对发声、咬字特别讲究,尤其像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学起来更不容易。所以,京剧要出个好苗子,非常难得。“十几年都难得碰到个跟京剧特有缘分的。”看着六六对京剧发自内心的那种热爱,赵冬红打心眼喜欢这个孩子。

  六六学习程派青衣,绝不是别人想的“玩一玩”,在跟着赵冬红认真学习了三年之后,六六才第一次参加比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扎实练好基本功,六六有时候想跟别的票友一起玩玩,赵冬红都不让,主要是因为怕他唱走了样,或者自己乱发挥,养成坏毛病。虽然学习的过程很严格很辛苦,但这些都没有让六六丧失对京剧的兴趣。正是凭着这份热情和不懈的坚持,在本届戏曲小梅花荟萃上,白昊青以98.19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业余组别十佳“金花”称号。“京剧唱腔美,扮相漂亮。刚开始我只是把京剧作为一种爱好,觉得很有趣,很好玩,但渐渐地就觉得京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我要把它学好,用英语唱给全世界的观众听。”每当说起自己这个“另类”爱好,六六一下子就变成了小大人。

  其实,在本届荟萃的小梅花演员中,像白昊青一样令人感动的业余组小选手还有很多。年仅6岁的柯霁航,不远千里从上海到黑龙江学戏;每天5点起床坚持练功的王正冉,在这次演出中,因身体不适想要呕吐,但出于对舞台的热爱,硬是忍着下场到后台才吐了出来。来自海南的琼剧“小梅花”黄振更,因倒仓变嗓期影响发挥,这次只得了“银花”,但他并不气馁,扬言明年还要再来过。

  “业余选手不业余”,评委们不断被业余组别选手在台上的精彩演出所折服。这当中除了流露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戏曲未来的希望。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