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书界观察]历史难以忘怀 文化精神永存

时间:2012年08月25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赵少华

《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赵少华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

《金色记忆》一书中收录的照片:小泽征尔与吴祖强(右)、指挥家韩中杰(左)的合影

  《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一书近日出版,这既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鲜活档案,也是对外文化工作者珍贵的历史教材。再一次重温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峥嵘岁月和不平凡历史,老一辈艺术家和对外文化工作者可歌可泣的故事、感人至深的经历令我心潮起伏。

  丹心一片 唯系祖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为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扩大中国的影响,根据党中央制定的“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方针,中国艺术代表团踏上欧、亚、非、拉美各国,并受到空前欢迎,成为新中国外交的“文化大使”。1951年,中国青年文工团访问奥地利,中国杂技团、歌舞团、戏剧团等艺术团体遍访北欧、西欧各国,引起轰动。1951年至1952年,我国同印度、缅甸互换文化代表团。1956年,埃及率先与中国建交并签订文化协定,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首次访问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及沿途各国。同年中国艺术团首访南美四国,随后,拉美文化界知名人士及艺术团体相继访华。1965年10月,中法两国政府签订了文化交流计划,成为我国与西欧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文化交流计划。在那段岁月里,中国艺术家和对外文化工作者的青春朝气、精彩表演赢得了各国人民对新中国的好感。如火如荼的文化交流迅速点燃了世界对中国的热情,推动了中国与各国的友好交往,新中国外交大门渐次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交流舞台面对的并非都是掌声和鲜花,挫折、危险也随时出现。但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艺术家们没有畏惧、退缩,他们一次次勇敢地冲破政治制度的隔阂、壁垒和敌对势力的封锁,文化交流之路也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