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记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
牡丹白鹇图 吕纪
去年春节,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作品大展”中邓拓捐赠的十来件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今年,中国美术馆在推出“都市·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这一大型自主品牌性展览的同时,另一新春“贺岁展”的主题词仍是“捐赠”——来自邓拓一人捐赠的140余件(套)珍藏并由此形成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
邓拓捐赠展自1月16日开幕后,中国美术馆的三层、五层展厅总有纷至沓来的参观者,他们长久伫立,只为仔细欣赏邓拓捐赠的国宝级古画。当记者问起时,不少人说出了“大饱眼福”、“为之惊叹”的共同心声。
根据展品创作年代和画风画派,展览细分为“宋元遗珍”、“明画揽胜”、“吴门群体”、“清代诸家”、“八大·石涛”、“江南新风”六块区域。说起全场最受瞩目的作品,自然是“宋元遗珍”展区的苏轼《潇湘竹石图》。据介绍,苏轼传世珍品仅两幅,《枯木怪石图》已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潇湘竹石图》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1961年,邓拓从曾任吴佩孚秘书长的白坚夫手中,以5000元价格买下这幅画,为了凑齐钱,他还变卖了自己的一些藏品。《潇湘竹石图》构图奇特,匠心独运,长卷式构图,是学界公认以竹石寄托文人情怀的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
“吴门群体”则展示了明朝中期以“沈文唐仇”四大家为首的吴门画派群体,作品有沈周《拟赵松雪万木奇峰图》、文徵明《夏木垂阴图》、唐寅《湖山一览图》、仇英《秋江待渡图》等。据修复专家冯鹏生透露,《拟赵松雪万木奇峰图》是邓拓藏品中破损最严重、修复难度最大的作品。而“清代诸家”部分的郑燮《石虎图》、黄慎《八月梅花图》等也备受关注。
“这些古代珍品上起宋元,下至晚清,有着清晰的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脉络,同时也凸显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告诉记者,展览反映了邓拓有序列、有特色的收藏意识,充分体现出其丰厚的艺术与历史学养。
在三层展厅,邓拓书写的毛主席诗句力透纸背:“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通过其书法作品,不难看出邓拓在艺术创作中寄注的人文情怀。邓拓的女儿邓小虹告诉记者:“我父亲一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收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他对生活从不奢求,几乎把全部积蓄都用在收集古画上。关于他对古字画的痴迷,母亲曾戏谑地说,‘以后你索性前后披挂上古画为衣吧!’”
如此爱画的他,后来又慷慨地把画捐给了国家。“1964年,父亲写下‘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的诗句后,将140余件(套)精选的珍藏无偿捐赠给国家。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这些艺术品终于第一次全数展出了。而今年正好是我父亲的百年诞辰,能让更多的人观摩、学习古画,相信他会感到欣慰。”邓小虹说道。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这批古画之所以能重现昔日光彩,真离不开“修复”二字。“之前,140余件(套)藏品中有120件(套)破损严重、急需修复;余下的20余件还要进行保存性处理。”负责邓拓捐赠作品修复工程的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告诉记者,“有些画可能一碰就变成碎片”,而修复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按照文化部的要求,中国美术馆2009年5年就开始筹备,邀集冯鹏生等国内顶级古代书画修复专家反复论证后,制定了缜密周详的修复和保护方案,并组建了专门的修复工作室,终于在2011年12月末完成了全部的修复工作。
据胡伟介绍,修复过后展出的作品,每一件都有一个密闭的定制恒温展箱,既可以对文物进行周全保护,也能保证观众清晰地看到作品原样。记者还看到展览中专门开辟了邓拓捐赠作品保存修复成果展示区: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让参观者看到两幅名画修复前后的对比效果,使人更直观地了解到书画修复的必要性和复杂程度。“善待每一件藏品,这是对捐赠者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文化财富的责任和保护。”胡伟说。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