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特邀代表:交流合作促进繁荣
互动再现
两地交流促成澳门申遗
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副理事长是陈志威的另一个文化身份,该协会经常和内地文博界进行交流,也邀请内地的文物专家到澳门进行考察。有一次,内地著名的文物专家阮仪三特地告诉他们,澳门历史文化街区完全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有条件也有机会帮助澳门申遗。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采纳了建议,并组织专家认真写好报告递交特区政府文化局,特区政府看了报告后认同协会的建议,之后就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进行申遗。2005年7月15日,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果然通过将“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陈志威说:“这件事情让我真正明白了内地与澳门文化交流的意义。”
为澳门未来主人植入中华文化的种子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澳门青年交响乐团举行了名为“拥抱祖国”的巡演;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又举行了以“百年辛亥”为主题的演出。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的成员都是学生,对他们来说,对祖国的了解大都通过电视、报纸,或者是书本。而通过精心策划的全国各地巡演,孩子们感到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部分,都非常兴奋。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特邀代表、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团长许建华说:“我们傍晚去长城,人不多,却非常美丽,感觉很不同;我们住在长江边,大家从窗口望出去就能够看到,简直不可思议;还有那充满泥沙的黄河水,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大辫子的诱惑》开创澳门与内地电影合作先河
《大辫子的诱惑》堪称澳门与内地电影界合作的创举。这部独具澳门历史文化特色的影片,不仅获得了“百花奖”等多个奖项,在海内外观众中也有着不错的口碑。1994年,我国电影发行体制刚刚改革,在一次相关会议休息间歇,蔡安安开始向内地很多同行“游说”——“你们对这部电影会很感兴趣,来澳门投资吧。”凭借题材独特,他说动了不少人。“这说明内地对澳门电影非常关注,后来我们在澳门召开了这部电影的投资洽谈会,会上大家有的放矢,专门研究合作拍摄这部影片,最终全国有十几个省市的发行公司与我们一起投资。”有的出100万元,有的出50万元,最少也有15万元,就这样,内地与澳门电影人共同投资拍摄出这部至今令人回味无穷的佳作。
摄影唤起香港与内地文化共鸣
吴连城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举办的“香港今昔摄影大赛”,仍然带着喜悦与兴奋:“香港回归前,我在香港组织了这场摄影比赛,大赛反响非常好,总共收到了来自香港、内地的12000多幅作品,那个时候一场摄影大赛能吸引这么多人参与,在香港是不常见的,年代最久远的参赛作品竟然是1948年拍摄的,让我十分意外。有的参赛作者曾经居住在香港,后定居内地,有的是曾经居住在内地,后定居香港。他们拍摄香港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这更体现了交流的意义。比赛结束后,我们还为获奖作品在内地举办了展览,之后又将获奖作品带到了亚特兰大,让更多的人通过香港的今昔对比了解到香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