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道:守望中国纪录片的黄金时代
4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和博士生李淑娟联合导演的纪录片《成长的秘密·爱的分离》同时获得第十一届波士顿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特别荣誉奖和第九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儿童与家庭短片奖。波士顿国际电影节会是美国东北部最大的综合性电影节,一部中国的纪录片在电影节上同日获得两个奖项,实属难得。
这是张同道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又一个成果。据了解,《成长的秘密》开始于2006年,跟踪记录了18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故事。迄今为止,30集电视系列纪录片《成长的秘密》、电影《小人国》,已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播出。
初见张同道,儒雅、谦逊,一如他身着的中式西服。但他的学生却说,张老师诗意、犀利,颠覆他们很多原有的古板认知。“纪录片是个比较冷清的领域,但只要是关于纪录片,或者和纪录片相关的领域,张老师都会全情投入。我们可以感受到张老师对纪录片的热爱,他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热情。”一位学生说。
从一名文学博士到艺术院校的老师,张同道教授投入纪录片已有十多个年头。他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纪录片教学体系的同时,其执导的纪录片《居委会》也入围了第十四届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张同道说,纪录片呈现出的复杂性和唯一性让他兴奋不已。
也许是源自这份最初的热爱,在中国纪录片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前景不明,人才流失,但张同道选择了坚持。因为他感受到,中国纪录片业处于一个上升期,“在一点点发酵,一点点酝酿,酝酿着重大的变革”。
果然,短短几年间,国内纪录片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首日收视率超过了央视经济频道开播当日的收视纪录。纪录片频道开播一年,覆盖人数就达6.5亿。
同时,在美国纽约大学交流学者的经历,也让张同道反观国内。“就国际纪录片的发展态势而言,可分为以工业纪录片为代表的主流商业纪录片、非主流的独立纪录片,还有就是独立纪录片商业化。中国首先要发展纪录片工业,工业是基础。”张同道说,这几年我变成了纪录片产业的鼓吹者,产业必须靠传播来实现,必须靠工业体系来实现。
不过,张同道清晰地知道,中国纪录片产业刚刚起步。大量的作品还停留于传统的制作模式,甚至手工作坊模式。张同道说,“中国纪录片面临的最大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原创品牌亟待构建,中国纪录片从价值观、美学形态到视听语言的系统特征等方面的品牌还在摸索期;人文高度尚需提升,多数作品所传达的人文理念是地域性、功利化的,缺乏具有人类高度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类所遭遇的共同问题,反思人类历史、思考人类未来的作品。”
为此,张同道尝试构建教学、研究和创作三位一体的纪录片学科基地。在教学上探索纪录片学科与金融、管理、营销等学科嫁接,培育出专业化、国际化的纪录片人才。他期待,中国纪录片用5到8年时间完成工业化补课,释放后发优势,汲取中华文明的智慧之源,创造出中国纪录片的黄金时代。这个前景足以让他守望、期待。
(编辑:伟伟)
· | 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元年 市场规模连续3年增长 |
· | 中国纪录片告别“低端制作” |
· | “听得懂”的历史讲述 |
· | 大力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纪录片网开播上线 |
· | 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再度亮相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