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地方戏能否走进大剧院——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绍军

时间:2013年05月16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王珏

  最近几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兴建大剧院,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一座座造价不菲的大剧院拔地而起。但有不少网友反映,这些大剧院建成后处于闲置状态,而一些地方,如江浙地区地方戏很发达,他们提出疑问,地方戏为什么不能常常进大剧院演出?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绍军。

  记者:据有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大剧院多达40家左右,不少二、三线城市也投入这股“大剧院”建设热潮中。但是,大剧院建成后演什么却成为问题。在您看来,地方戏能否占据大剧院?

  王绍军:完全可以。目前,我们的大剧院往往演出歌剧、音乐会等西洋艺术作品。但这毕竟不是常态,地方戏有着观众群体,将地方戏引入大剧院有助于提升人气,丰富活动。

  大剧院似乎成为高雅艺术代名词,但殊不知地方戏也可以很高雅。地方戏中保留了当地的方言、生活形态、社会风俗等,能全面地体现地域文化。就像我们到杭州想看越剧、到了温州想看瓯剧、到了山东想看鲁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城市越来越趋同、文化渐渐失去个性,我们更需要注重地域文化保护,将地方戏做成文化品牌来打。

  记者:目前地方戏还不能在大剧院常态化演出,问题出在哪?

  王绍军:大剧院场租高,地方戏票价低、回笼资金慢,阻碍了地方戏进大剧院演出。此外,高品质、适合在大剧院演出的地方戏还是相对较少,一些精品的戏曲票价相对较高,会将观众挡在门外,也不利于地方戏常态化演出。

  记者: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王绍军:政府要对此发挥扶持、协调的作用。一是政府在后端补助,支持地方戏进剧院,提供演职费用和补贴,同时还可以为公众进大剧院看戏买单,做好地方戏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二是政府出资,提升地方戏品质,设立文化基金,对剧团剧目进行补贴,打造和富丽堂皇的大剧院相匹配的地方剧。

  此外,地方剧的市场也需要开拓,培养社会观众群和青年观众群。比如可以将大学青年学生组织起来,进剧院看戏。有很多大学生是到了剧院看戏后才发现,地方戏可以这么美!

  有了高品质地方戏,有了观众群,形成良性循环,大剧院的建设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当地文化繁荣的作用。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