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儿童剧,铸就孩子怎样的梦?

时间:2013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在儿童戏剧界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儿童戏剧人都有一个梦,关于孩子的梦。由中国儿艺创办的中国儿童戏剧节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那是无数孩子们在艺术盛宴中圆梦的时节,更是儿童戏剧人自省反思铸梦的时刻。以第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为契机,全国儿童戏剧人倾情聚首,他们通过品评全国优秀儿童戏剧作品展演来审视自己,他们畅谈经验、直言困惑、切磋交流,他们通过聆听国际知名剧团成功秘诀以借鉴外邦……一切,只为孩子那个梦。

 ——编 者

  

中国儿艺音乐儿童剧《岳云》剧照

  

压题图为涿州双语学校近5000名学生在儿童剧演出现场和台上互动

  

《狮子王》在日本上演7000场演出活动现场  

 

儿童戏剧创作短板何在?

——第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研讨会侧记

□ 本报记者 乔燕冰

  “我们的儿童戏剧艺术家们不是不努力,而是劲用得不是地方。”8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在肯定了近十年中国儿童戏剧突飞猛进的发展后,直指当下问题所在。那么,中国儿童戏剧创作究竟何处乏力?

  缺乏戏剧性:

  除了蹲下来还要站起来,让孩子能够踮起脚尖够一个精品

  “最近因为这届艺术节看了一些儿童剧,舞台上很热闹,我们的演员很卖力气,导演手段也非常丰富,但是在人物命运发生转折的时候,小观众甚至都没有察觉,为什么呢?他们已经被这些眼花缭乱的手段所吸引,而把人物命运忘记了,或者说不是小观众忘记了,而是我们的导演、艺术家忘记了。”针对儿童剧常常为吸引孩子一味强调互动而忽略戏剧性,文化部科技司副巡视员、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陈迎宪感触颇深。

  儿童剧互动泛滥早已遭诟病,然而为迎合市场,很多儿童戏剧人依然“痴心不改”。许多专家指出,互动仅仅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用深层次的东西打动孩子,用丰富的戏剧手段来实现戏剧性才是儿童剧应该追求的方向。陈迎宪认为,过去说教式的儿童戏剧创作观念少了,儿童剧开始蹲下来和孩子对话这一点令人欣慰,但是儿童戏剧创作,除了蹲下来还要站起来,要能够引领孩子,让他们能够踮起脚尖够一个精品。”《剧本》杂志原副主编王育生则用“花里胡哨”来形容当下应接不暇、名目繁多的儿童剧。他以日本文豪井上靖创作儿童短剧《回声》为例,强调儿童剧应该单纯,“在创作灵魂、核心问题上动脑筋,花里胡哨之外要有实在的东西。”

  面对当下儿童剧作家资源匮乏的现状,陈迎宪给出的策略是“向经典借力、向大师致敬”。以中国儿艺的《西游记》《岳云》《小布头奇遇记》《绝对小孩》《皮皮长袜子》,和泉州木偶剧院的《钦差大臣》《赵氏孤儿》等改编中外经典的优秀剧目为例,陈迎宪认为站在经典的肩膀上,把舞台艺术上的优长和文学的深厚底蕴嫁接起来是智慧之举。

  缺乏科幻题材:

  孩子是天生的梦想家、幻想家,我们却把他们的天性压制和抹杀了

  “柯岩去世之前还给我打电话,说现在我们能不能再写一个像《飞向星星世界》那样的戏?”中国儿艺儿童戏剧表演艺术家覃琨回忆起当年参演著名儿童文学家柯岩作品的前前后后时五味杂陈。她介绍,中国儿艺1958年就演了科幻剧《飞向星星世界》,讲的是少先队的飞船飞到了宇宙,怎么碰到了流星,怎么解决失重,怎么飘起来等等。1979年,中国儿艺又上演《奇怪的101》,提出的口号是“二十一世纪,你们在做什么?”幻想在空中、海底、星球等发生的各种今天已经成为现实的奇妙事情。

  “孩子是天生的梦想家、幻想家,但是我们的教育或者我们很多做法把他们的天性给抹杀、压制了,我们的戏剧关于科幻题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魔幻剧。中国梦首先要靠我们的孩子,他们要有梦,而科学是梦想实现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孩子们爱科学、爱梦想、爱狂想,这样中国才真正有前途。”覃琨激动地说。陈迎宪同样强烈感受到中国儿童戏剧创作中科幻题材和喜剧创作的匮乏。“不管是科幻还是喜剧,都是孩子天性的一种展现,孩子对未来无限向往,对大自然和宇宙的奥秘无限好奇,但是儿童戏剧创作中这样的题材却很少。”陈迎宪遗憾地表示,在她印象中新时期以来只出现了上海木偶剧团的《哪吒神遇钛星人》、上海儿童艺术剧院的《带绿色回家》、浙江儿童艺术剧院的《宇宙蛋》这样三部成功的科幻题材创作。

  “创作观念不够开放、不够活跃,想象力不够充分,艺术性不强,同质化倾向严重,独立思考、独特感悟、独到呈现这‘三独’尚有差距。”王育生的总结得到了专家们一致认同。

  缺乏现实关怀:

  既然社会道德滑坡,儿童剧就不能把生活描绘成一片玫瑰色

  “白衣天使卖孩子,警察摔孩子,小学校长跟学生开房,人们的道德底线下滑到如此地步,对我们的孩子能没有影响吗?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儿童戏剧工作者责任更重,我们一定要守好儿童剧这片净土,给孩子以正面引导、正能量。”王育生表示,面对现实,儿童剧不能把生活描绘成一片玫瑰色,要让孩子懂得生活美好的同时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的孩子生在蜜罐里,受不得挫折,太幸福了所以没有幸福感了,要教他们经受得起挫折。”王育生说。对此,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业务科长宣亦斌直言:“如果我们的社会已经丧失了底线,我们就应该通过舞台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明天、什么是美好,帮助孩子们用他们的想象力煽动起腾飞的翅膀。”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张奇虹的观点则是,“引导孩子们能够做什么梦,什么样的梦能够使他们有道德,使他们灵魂纯洁,能够使国家富强,是儿童剧的创作使命。”

  面对当下电视、游戏、网络等娱乐方式对孩子的天然诱惑、对儿童剧的强烈挤压,以及面对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陈迎宪深感儿童剧的挑战与责任,“其实孩子们更加渴望亲情、渴望情感交流,这恰好是我们儿童戏剧可以大展身手的天地。”

  

  【记者观察】

一辈子看上一部儿童剧可不可以?

□ 本报记者 乔燕冰

  有一次去一所学校演出,演出结束后校长跟我们说:“上面曾经安排在我们学校演儿童剧,我推辞了5次,今天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愚昧和幸运!”

  去年到沧州一所学校演出,我们发现操场上有很多小方块,每个小方块都写着姓名,原来,学校提前编排了队形,以便孩子们能以最快的速度到各自的座位上看剧。当时看到有两个老师手里各拿一把有些蔫了的花,我非常好奇是做什么用的,结果演出开始后,两位老师分坐在学生两侧,老师一举花学生就鼓掌,老师不举花学生就不鼓掌,老师说孩子们没看过儿童剧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鼓掌。好多学校孩子们看剧时开怀大笑,老师说“不许笑”,孩子们就只能捂着嘴使劲憋着。

  去年到保定定州第一实验小学演出,演出结束后一群孩子把我围住问:“阿姨,你们下次来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因为我们的演出是公益活动,我也不知道会持续几年。我在犹豫是否欺骗他们时,孩子们又开始问,“下星期?”我摇摇头,“下个月?”我又摇摇头,“那下半年?”我实在忍不住便用特别怯弱的声音说“可能明年吧”,我对我自己这个回答特别不满意,但是她们却纷纷跳起来举着馒头般的小手喊“Yeah!”

  一个学校的校长在演出结束致辞的时候说:“孩子们6年的学习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会忘记,但是今天这场演出他们一定会记忆深刻,而且会铭记一生!”校长说此前他从来没有看过儿童剧,也不知道有儿童剧。

  8月28日上午,第三届儿童戏剧研讨会预定结束时间已经超出了40分钟,正当主持人向未来得及发言者致歉,并欲进入总结发言环节时,会场中传出了伴着抽泣的话语:“我要替农村的孩子提出一个特别响亮的呐喊,我想让大家听听基层孩子对儿童剧的呼声。”几度泣不成声的河北省话剧院儿童剧团团长孙婧强忍激动,断断续续地说了她亲历的以上四个故事。

  孙婧介绍,自2011年他们剧团开展“百场儿童剧走基层进校园”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237场,覆盖河北省11个地市,观众40余万人,60%以上是贫困地区和山区,观众包括大量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过程中类似的故事太多太多……

  当都市里的孩子正眼花缭乱不知选看哪部儿童剧时,当他们或为优秀儿童剧欢呼,或挑三拣四抱怨不好看时,当业界在为如何提升儿童剧创作水平而惆怅时,无数农村留守的孩子尚不知儿童剧为何物,或者仅仅只为见到一出简单的儿童剧而忘乎所以。

  济南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丁小秋算了一笔账:“全国有3.7亿少年儿童,但原本只有22家专业从事儿童戏剧的团体,如果这22家每年演300场,让全国的少年儿童看一场戏,需要所有院团努力62年。如今,原有的22家在编的只剩9家了,虽然它们与话剧院团合并后还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但弱化是一定的。”

  现有的院团没有努力吗?

  2007以来,中国儿艺创建的“经典儿童戏剧走进西部校园”,足迹遍布新疆、西藏、甘肃等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西部贫困山区,演出近500场,惠及48万西部各民族少年儿童。同年,中国儿艺启动了“天使之爱”公益演出,迄今为止,近10万首都外来务工人员、低保家庭、孤残儿童等得以免费走进剧场。2013年“六一”期间,中国儿艺发起,联合全国24家剧院(团)共同启动了“点亮童心”公益演出活动,并将于今后每年“六一”以公益场和公益票的形式服务困难群体。中国儿艺主办的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均推出了公益专场、公益票。通过政府支持,全国各院团承办的文化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以及各院团自己的努力,全国各地出现了“雏鹰计划万里行”等送戏工程……然而,面对发展不平衡的偌大中国,这些努力似乎依然杯水车薪,这并不是一个中国儿艺,一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一次中国儿童戏剧研讨会、几个惠民工程能解决的问题。

  “免费送戏,很多地区、学校都不接受,免费请学生来看,人家也不来。”无数戏剧院团代表都陈述起这样的尴尬;“儿童艺术素质教育应上升为国家战略”、“儿童剧发展应有一种顶层设计”……会场再次议成一团。

  “我们的主题叫‘中国梦’,对于这些农村的孩子来说特别符合主题,看一场儿童剧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做梦一样,常常我们演出结束了,他们还在梦里!所以我想替农村的孩子说一句,一辈子让他们看上一部儿童剧可不可以?”孙婧哭着说。

  此时,会场上很静,很静……

  

解密“四季神话”的四大秘诀

□ 王翔浅(日本四季剧团驻中国代表)

日本音乐剧上演场次排行榜

  (截至2012年12月31日)

  第一位 《猫》   8369场(四季剧团)

  第二位 《狮子王》  8312场(四季剧团)

  第三位 《歌剧院魅影》 5974场(四季剧团)

  第四位 《美女与野兽》 4503场(四季剧团)

  第五位 《悲惨世界》  2572场(东宝公司)

  2013年3月24日,《狮子王》以8450场超过《猫》,跃居第一位。

  (王翔浅 提供)

  

  至今发展60年的日本四季剧团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剧团体,但少为人知它起源于话剧和儿童剧。据日本一家杂志调查,四季剧团的票房收入占日本整个演出市场的1/6,四季剧团的业绩在日本被称之为“四季神话”,那么,“四季”何以创造如此“神话”呢?

  秘诀一:

  本土化支撑长期公演

  四季剧团由以浅利庆太为首的十名大学生创立于1953年,是以上演法国现代戏剧为主的话剧团。但创始之初的两年里,每年只有十几场演出。1963年,四季剧团迎来了一次由儿童剧带来的转机。日本一家名为“日本生命”保险公司老板痴迷戏剧,并向四季剧团伸出橄榄枝。自1964年起,四季剧团和该保险公司合作,创立“日生名作剧场”,制作儿童剧免费邀请小学6年级学生观看演出。

  1963年后,因为担心孩子看儿童剧要枯燥地坐两个小时,四季剧团便在演出中加入很多歌舞元素,这便是其音乐剧的雏形。1974年,历经十年艰苦准备期的四季剧团终于制作了自己本土化的、日本版的《西区故事》。

  1982年,浅利庆太在伦敦遇到了音乐剧《猫》,从此改写了四季剧团的命运。1983年首演的一年中,在东京新宿共演出474场,观众达48万余人。音乐剧《猫》的重大意义在于挖掘了日本拥有的潜在观众群。过去进剧场看演出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享受,而《猫》的公演却在宣布,剧场向每个人敞开,谁都可以尽情享受这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美妙时光。观众也是首次体验到一部作品不只满足于“看过了”,而是在充满生命力的舞台作品中,发现了几次、甚至几十次反复观赏的乐趣。

  《猫》成功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由此建立起的音乐剧长期公演的体系。之后四季剧团上演了《歌剧院魅影》《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等作品,每部作品的引进都在长期公演体制上迈进了一大步。1998年,剧团引进音乐剧《狮子王》,实现了真正“无期限长期公演”。在专用剧场“春”剧场中,《狮子王》已持续演出了长达15年,至今仍以90%以上的上座率持续演出,将长期公演做到极致。

  四季剧团之所以能建立起长期公演的体制,除了演员的培养和运营机制外,一个最重要的根基在于它始终坚持本土化制作的基本路线。所有的剧目都用日语演出,全部舞台装置都在日本本地制作。在吸收西方音乐剧精髓的同时,四季剧团建立起一套适合亚洲人表演和欣赏的体系,消除观众欣赏障碍,也为长期公演打下坚实基础。

  秘诀二:

  “艺道精进”恒久感动观众

  四季剧团现有演员600多人,剧团对演员的管理非常严格,每年都要更换1/10以上的演员,每年有70-80人通过考试进入剧团,每年还会有50-60人被淘汰。四季剧团的公演场次多,演员上台机会非常多。只要能上台演出,就能保证演员的生活,专心于排练。

  无论被安排角色与否,演员从周一到周六都必须参加位于横浜市的剧团训练课。课程包括发声、演技、唱歌、芭蕾、爵士舞等必修课,还会根据上演作品的需要,增加一些例如芭蕾、踢踏舞等课程。排练厅的门口,张贴着浅利庆太的两句名言——“一个音符发不准的人,请你离开!”“惯了、懒了、散了,请你离开!”

  四季剧团注重实力。在起用演员、选择角色上,并不看重演员的资历和已往的辉煌历史,只注重选择哪位演员更适合哪一个角色。而且,即使选定了角色,如果本人不够努力,不继续保持实力和进取心,就会立即被后辈赶超并取而代之,即使是最优秀的主角也不例外。迄今,曾在“四季”辉煌一时的演员退团的例子并不少见。

  秘诀三:

  低票价确保持久上座率

  浅利庆太制定四季剧团的票价始终秉持一个宗旨:最高票价不能高过一个大学毕业生第一年月工资的1/20。由于剧目实现了本土化,使用本地演员演出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使得低票价成为可能。低票价吸引了大批观众,即使长期公演的剧目也依然能保持90%以上的上座率,形成良性循环。四季剧团以往的最高票价为11550日元,最低不过3150日元,只相当于一个公司职员一两个小时的工资,低于所有演出团体票价。

  也许,对观众的大方是由对自己“抠门”维系,仅一斑可窥全豹:四季剧团的演员,即使是主演,如果有前任演员的服装,只要在尺寸上作微调就可以穿用的,绝不会提出专门给自己制作一套服装的要求。

  秘诀四:

  儿童剧也让成人动容

  四季剧团每年创作一部儿童音乐剧,有的改编自日本及世界童话,有的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创作的儿童小说,但都有共同的特点:情节曲折、制作精美、音乐动听。没有丝毫取悦孩子或家长的喧嚣浮躁,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友情”、“勇气”、“信任”往往贯穿在这些作品中。

  儿童剧创作中注重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剧团往往聘请最优秀的作家撰写剧本,最著名的作曲家为儿童剧谱曲。同时,剧团内部还开辟出专门创作儿童剧的阵容,从剧本创作到演员演技培养,甚至连孩子观剧习惯的养成等都做了细致周到的计划。观众越是孩子,演员的发音越要清晰。随着演出中孩子们的反应,剧团会不断对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60年里,四季剧团共创作儿童剧47部,以平均每年近一部的频率制作演出。虽然是面向孩子们制作的儿童剧,其思想内容、艺术水准成年观众也依然会受到启发、为之动容。《梦中醒来的梦》《绿山墙的安妮》《两个小洛特》等多部儿童剧都面向成人观众,广获好评。

  (本报记者乔燕冰根据王翔浅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