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第七届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内容摘登

时间:2013年08月0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推进当代文艺批评健康发展

——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内容摘登

  7月22日至27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广西文联承办的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在广西南宁举办。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当代文艺批评”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位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参加学习、研讨。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文出席结业式并讲话。研修期间,吴为山、饶曙光、李建军、罗怀臻四位专家分别以“雕塑的灵魂”、“全球化、好莱坞与中国(华语)电影发展”、“批评意识与文学自觉”、“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归”为主题为学员授课。此外,研修班还围绕此次研修主题开展学员论坛、观摩学习等活动,以期全面提高中青年文艺评论家的整体素养。本版摘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满足人民需求 引领文化风尚

——在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

□ 夏 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同志们:

  我们这次高研班的研修主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当代文艺批评”。这个主题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意味深长。不难想象,如果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偏离,文艺事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在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表现主体上,是以人为本,以“大我”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本,以“小我”为中心。文艺不管是创作还是评论,其主要价值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物质性或者经济性的。所以,我们文艺作品在表现主体上应该以人为本,以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思想精神为本,而不是以已经被金钱、欲望、权力等抽空了的物质意义上的人为本。我们在评价文艺作品时,更应该看重的是它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而不是更看重销售量、票房、点击率、收视收听率等经济指标意义上的价值。说到底,文艺就是要表现人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不只是创作者个人“小我”的精气神,而是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大我”的社会人的精气神。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感情立场上,是“心系人民”、“赞颂人民”,而不是“同情人民”、“丑化人民”。我们常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这既是一种情感需要,更是一种价值需要。文艺与人民的情感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就是根和叶的关系。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只有心系人民,把感情立场和人民群众放在一起,我们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满足和引导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对于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基层普通百姓,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他们的实际生活,投入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赞美人民勤劳、善良、质朴、智慧等优良品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价值和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切忌把自己当救世主,对人民群众居高临下、指手画脚,或者把群众的身体缺陷或某些落后的习俗、行为作为讥讽取笑、博取眼球的对象,甚至丑化人民群众的形象,让人民大众看不到自己或者看不到真实的自己,文艺就会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文艺工作者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目标追求上,是在“满足”中“引导”,而不是在“迎合”中“满足”。当前,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一些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打着“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幌子,用暴力、色情、迷信、隐私、八卦等低级趣味或打擦边球手段制造低级噱头和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卖点”吸引眼球,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使得解构经典、躲避崇高、欲望狂欢、信仰缺失、精神流浪等消极现象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层出不穷,泛娱乐化、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倾向严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随着市场意识日益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诉求多元多样多变,同时也因为人们的生活情趣、文化品位、审美水平的参差不齐,客观上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形成了多样化。文学艺术的创作生产,当然要将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重要责任和目标追求,但这里说的“满足”,不是简单字面意义上的满足,不是单纯感官快感的满足,更不是迎合某些低俗情趣的“满足”,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满足,是在满足过程中秉承“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优良传统进行引导,也就是在满足过程中起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作用。

  四、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理论方法上,是“唯物主义”、“洋为中用”,而不是“唯心主义”、“崇洋媚外”。科学健康的文艺评论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可靠的方法工具。具备较高理论修养是一名优秀文艺评论家的基本功。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评论打破了过去那种过于政治化的批评模式,从种种僵化的文艺观念与批评方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走向开放性多样化,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然而,随着大量西方文艺理论和方法的涌入,一些评论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不顾我国文艺发展的实际,囫囵吞枣地搬用外来理论和方法,造成文艺评论与人民大众的隔膜,也造成了我国传统文艺理论和方法的式微,文艺批评在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支持后显得沉默和乏力也就在所难免了。在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在进行文艺评论时,应该坚持本民族的文化立场,充分利用传统民族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理论思想和有效分析方法,更加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随着时代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回答文艺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力避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立场,反对“食古不化”、“食洋不化”和“崇洋媚外”,逐渐形成符合我国文艺发展实际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艺评价体系和方法,推进文艺评论工作更加科学化、大众化。

交流学习 共谋发展

——在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上的致辞

□ 沈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尊敬的夏潮副主席、各位专家、同志们:

  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在南宁隆重开班,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向本次高研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高研班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既是沿海、沿边省区,又是革命老区、民族自治区,多年来为祖国的边疆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山川秀丽、资源丰富,这里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和谐。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时,中央盛赞广西是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这是个神奇的地方,改革开放30年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国家对广西战略定位的变化。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依、文化相近、语言相通,自古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未来北部湾的发展繁荣,广西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胡锦涛同志曾提出要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李克强同志在今年7月到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广西要以开放促发展,打造我国西南和中南对外开放和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沿阵地的作用,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有利条件,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区人民正朝着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不断前进。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发展。自治区主要领导曾多次到文化单位调研,出席重大文艺活动,观看艺术作品展览,并专程到广西文联慰问文艺家代表。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广西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

  近年来,广西的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崭新成就,保持了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广西文联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服务全区工作大局,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承担使命,辛勤工作,各门类艺术创作不断提升,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品牌丰富多彩,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

  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中国文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次又把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研班放在广西举办,充分体现了中国文联对广西的关爱和信任。同时,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这次高研班,邀请到了国内著名的艺术家、文艺评论专家和来自全国的优秀中青年评论家齐聚南宁,为我们交流学习、共谋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希望各位评论家多为广西文艺事业建言献策,也希望广西文艺界加强与全国评论家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艺理论素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和中华民族优秀人文传统的美学疆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宏伟目标。

  广西山水秀甲天下,各族人民热情好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建设热潮,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9月3日在南宁举办。希望各位评论家在学习之余,多走走、多看看,深入了解这片热土,增进交流,促进友谊,我想大家一定会多有收获。

  祝本次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