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叶廷芳:建筑七美

时间:2013年07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建筑的韵律感不仅在水平方向产生,它在竖立方向同样存在。中国的古塔就十分突出。现代的高层建筑也不例外,与中国古建有关的上海金茂大厦就是根据中国古塔的特点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四 韵律美 

  中国建筑以群落为单位,而且往往是由多重院落组成的。当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进一个院子又一个院子的时候,那种由于有规律的重复而产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便油然而生。

  建筑不仅是空间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建筑的美是在人的运动过程中逐步展现的。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为古今的欧洲哲学家、建筑学家、文学家、美学家所论证和议论不休的命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领悟和感受。故歌德曾经对人说:当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的椭圆形柱廊里散步时,就仿佛在享受音乐的节律。建筑的这一特性,首先是在建筑的空间序列中体现的,是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中取得形式的韵律感时完成的。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的建筑学家阿尔柏蒂曾经研讨过建筑与音乐的这种关系,他说:“宇宙永恒地运动着,在它的一切动作中贯穿着不变的类似,我们应当从音乐家那里借用和谐的关系的一切准则。”(《建筑十书》)关于这一点,我们中国建筑较之外国建筑有较大的优势。大家知道,外国的建筑大多是以单体的存在来显示其美的韵味的,而中国建筑则不同,它是以群落为单位的,而且往往是由多重院落组成的。当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进一个院子又一个院子的时候,那种由于有规律的重复而产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便油然而生,从而让人获得一种音乐的美感。不妨回忆一下游览北京故宫的体验,或者去浙江东阳的卢宅走一走,也会获得同样的感受。

  建筑的韵律感不仅在水平方向产生,它在竖立方向同样存在。中国的古塔就十分突出。像我国最早的密檐式砖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都是有名的实例。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甚至为北京天宁寺塔的韵律记了谱。现代的高层建筑也不例外,特别是与中国古建有关的上海金茂大厦是根据中国古塔的特点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建筑作为实物的存在它是具象的,但作为艺术的存在它是抽象的,因为它不摹写任何实物,它反映的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东西,即人的情绪:庄严肃穆的,沉重压抑的,活泼轻松的,明朗豁达的……在这一点上它也是与音乐相似的。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建筑飞檐 

  五 诗意美 

  长期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向来就醉心于田园的风味和情调,在建筑环境的营造中讲究“风水”。除去其中迷信的部分,这风水与今天的环境意识是能携手的。

  这也是中国建筑的特色。外国的“后现代”建筑现在很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对“人性化”的呼吁,甚至提出“诗意栖居”这样的口号。除了合理的空间布局外,它讲的多半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长期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向来就醉心于田园的风味和情调,在建筑环境的营造中讲究“风水”。除去其中迷信的部分,这风水与今天的环境意识是能携手的。有的风水学家甚至认为,风水学乃是一门包含许多学科的学问。我国学界公认的风水学的经典著作是晋代郭璞所写的《葬书》,它对于阴宅阳宅都是适用的。书中主要内容是四点,八个字:一曰“觅龙”,即寻找有“龙脉”的山脉;二曰“察砂”,即大山下护以较小的山;三曰“观水”,即考察周围水的水源水质是否上乘;四曰“点穴”,就是确定房屋或墓穴的位置。这部著作的科学部分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群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当然是符合“诗意栖居”的人性化要求的。清康熙皇帝《御制避暑山庄记》也强调:“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这段话的精神与《葬书》是近似的。我国明代末年计成所写的《园冶》一书也强调取景的重要性,主张“得景随形”,“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讲的是因景置宜。你看,我国建筑史上关于建筑本身的理论著作很少,而且内容单薄,而对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理论著作倒不少,而且内容很具体。可见中国建筑对诗意美的追求是很强烈的。难怪,在没有山水的情况下,就挖湖造山来“因借”。于是我们有了承德山庄这样的宫苑,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灵隐寺这样的佛庙;或者像杭州花家山那样的幽院、汪庄那样的别墅以及苏州那众多的私家园林,等等。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