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出版业智能化将成主流发展趋势

时间:2013年07月16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郝振省

  四核手机问世不久,八核时代立刻来袭。在人们还在疑惑手机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核的时候,硬件踏着比摩尔定律还快的步伐大步向前:更快更高更大更广更多更强主导了数字终端的前进方向。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像素,以及更多的自我成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伴随着硬件与移动网络布局的快速发展,出版业智能化、互动性、触摸交互,以及去书本化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迅速成长,将进一步加深受众对媒体的参与。未来,管理机构合并将进一步推动媒介融合,此外,我们还将看到如下发展重点:

  科技与新闻出版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实际表现为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在当今社会,这两个产业是互为表里的超级产业,信息产业所体现的是形式,是“表”,文化产业则是内容,是“里”。以技术提升文化价值,用文化增加技术内涵,技术与文化融合共进,共生共长,将是未来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深化

  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与重要支柱,其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与质量,关系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主体构成与规模效益。

  我们认为,传统出版单位要面对形势,通过数字出版基础工程建设,打造转型的良好环境;通过项目扶持,增强转型实力;通过新技术研发,推动转型企业的技术应用;通过新产品研制,探索企业发展重心所在;通过对终端与渠道特性的把握,扩大传播领域。

  社交化传播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方式

  早期的社交网站,都以交友为主要功能,而从去年开始大热的社会化阅读,则将大众传播的内容嫁接到人际传播的平台上,产生出惊人的传播效力。

  数字阅读平台与社交网络平台相结合,将成为未来数字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结合,是在传统的以内容为核心的架构上,增加了关系要素,这种社交加内容传播的方式,一改过去单纯依靠内容为建构主体的平台建构方式,增加了用户主体架构。数字出版不再仅仅停留在满足人们静态阅读的需求层面,还满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拓展的需求,满足着信息构建与社群传递的需求,满足着内容欣赏与互动展示的需求。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将走进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正步入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以YB为单位的结构与非结构的数据信息时代。其中结构数据是指来自于企业的ERP、CRM等各类数据库,非结构性数据是指越来越多来自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日志、音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

  据估算,非结构性数据占比会达到整个数据量的75%以上,以往的数据库技术对于这些实时动态的数据进行分析与使用时力有不逮。随着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基础的不断提升,海量数据经过精确分析会产生巨大的价值,比如依据客户购买与阅读行为的全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精准内容投送,个性化、精确化营销定位,对数字内容进行定位与改进,提升内容价值。

  微传播的角色地位越来越高

  微传播,是指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都以“微”为特征,以个人声音为主导,采用微话语表达,传递微内容的网络化。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实时交互,微传播使不同观点在同一时空中发酵、交织,进而聚集弥散在民众中的细微力量,从而获得社会的持续关注力。

  微时代的出现,是中国当代社会文化激烈变化的结果。微博、微信、QQ等这些微传播渠道在聚合散乱力量、表达碎片的思想方面,正体现出其强大的力量,重用微传播,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乃至整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本文节选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郝振省在第五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所做的报告)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