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有了新的梦想广场
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闭幕,“天坛奖”首度评出——
中国电影,有了新的梦想广场
4月16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天坛开幕。图为演员在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演出。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
北京国际电影节旨在促进北京和全国电影事业发展及中外电影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不断发展,去年参与人数已达百万人次。
设立“天坛奖”,是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使电影节更好地发挥促进北京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北京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我们愿意不断加强与国际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量逐年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显示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电影事业产业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提高电影发展水平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促进中国电影业健康发展、繁荣兴旺。通过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中外电影加深理解、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实现共赢的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
北京国际电影节自创办以来,着力打造促进中外电影交流合作、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了解北京提供了新的渠道,也为北京建设“东方影视之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市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电影节的举办,努力将其办成扩大中外电影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知名品牌,把电影节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影盛会、文化盛会、友谊盛会。
●531部影片参赛,首度评出“天坛奖”各大奖项
●国内外电影人汇聚,10余场论坛聚焦产业链
●签约27项87.31亿元,再创中国电影节展记录
●260部优秀影片,在近30家影院展映500多场次
4月16日晚,北京天坛祈年殿,现代科技造就的多彩光影,在600年古建筑上,变幻出历史的沧桑,展现着电影的魅力。
4月23日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获奖电影人高高举起“天坛奖”奖杯,“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评奖理念诞生首批成果。
在古老的天坛开幕,在奥运会举办场馆国家会议中心闭幕,不经意间,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串联起历史、现在与未来。
100多年前,中国的首部电影《定军山》诞生在北京。100多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当此之时,以“共享资源 共赢未来”为主旨、诞生仅3年的北京电影节,跻身国际A类电影节后首次亮相,更引得世界各地电影人的关注。
北京国际电影节,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主办,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和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定位为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中国电影产业走向世界和与国际合作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重点文化活动。
从电影文化到中国电影产业,再到首都发展,3岁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承担的使命非同一般。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北京电影节这一新生的梦想广场,给我们、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惊喜?
精品的竞技场
“天坛奖”首度评奖
电影节有没有国际影响力,评奖是一个核心要素和重要参照。23日晚,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各大奖项花落各家,11座奖杯先后举起。影片《一九四二》获最佳影片奖,导演凯特·休特兰凭借《少女洛荷》获得最佳导演奖,《求主垂怜》获评委会特别奖。
一个身姿绰约的舞者,用水袖甩出天坛的剪影。这是“天坛奖”奖杯的外观,既有中国彩陶的古典特征,又有现代简约的时尚风格。
这奖杯,也是“天坛奖”核心理念“天人合一 美美与共”的实体展现。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说,“天人合一”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具有普世价值的历史观,“美美与共”是强调多种文化平等、交流的美学观。这两个标准的和谐统一就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特色。
从本届起始,“天坛奖”评选将每年举行一届,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
什么影片能入围“天坛奖”?组委会的回答是,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公正、规范地评选出具有国际影响的电影艺术作品。参赛的影片531部,涵盖56个国家和地区。经过遴选,有11个国家的15部影片入围。
入围影片中既有著名导演的成熟之作,也有新锐导演的优秀作品。业内人士普遍评价,这批影片题材丰富、类型多样、风格各异,整体水平较高,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影响力。
精品竞技,谁来评判?7位“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代表了当今世界不同地域电影的最高水平。
蜚声世界的俄罗斯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评委会主席。他是俄罗斯文化基金主席、俄联邦电影协会主席,曾担任第五十七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和电影基金会单元的评委会主席,还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黑泽明终身成就奖。
什么影片能获得“天坛奖”?评委们的回答是,专业的标准是唯一的标准,希望第一次的结果就奠定“天坛奖”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赵志勇说,“天坛奖”的操作流程、评奖程序、规则,完全按照国际标准。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称赞15部竞赛片,整体艺术水准都非常高。“一个电影节的成败取决于参赛片的整体质量以及参赛导演的艺术高度。希望北京国际电影节有着更加光辉的未来。”
行业的思想库
智慧碰撞重于明星荟萃
电影业是明星荟萃的舞台。北京电影节上不乏影视明星,但闪光灯聚焦的主角却总是那些携智慧而来,在论坛、演讲中“华山论剑”的电影人。
第一届,几十位国际知名电影节的主席纷至沓来;第二届,好莱坞名导詹姆斯·卡梅隆不远万里亮相北京;今年,三百国内外嘉宾汇聚一堂,被誉为法国“斯皮尔伯格”的著名导演吕克·贝松,前来探讨中外电影合作之路。
他们为什么来北京?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和丰富传奇的历史文化对世界电影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疑为中国与世界搭建了一个电影行业的思想库。
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说:“这些年我接触了很多国际一线的电影人。每一个人都对东方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有一个共识,依靠高科技制作的影像奇观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瓶颈,优秀的电影作品永远根植于文化、文明的魅力。”
从中外电影合作到最新电影技术,从电影的市场营销到国际融资,短短一周的电影节,十余场论坛、讲座,上百名嘉宾演讲、交流。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观点交锋,看似变不出一帧画面,却将影响多少电影人的创作之路。
在这个平台上,众多振聋发聩的声音,也给迅猛发展的中国电影业诸多提醒。
“合拍就好像结婚,双方要找到一个领域,都愿意真心实意地投入。”针对中外合拍电影,吕克·贝松说,观众都很聪明,如果合拍只是表面上、文件上的合作,而没有带来实质性内容,观众就看不上这样的作品。
为何中国内地一直没有影片能获得奥斯卡奖?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霍克·考奇说,一部电影要想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受到欢迎,它的内容和传达的思想必须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体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针对当前国内3D电影制作的火热,国内电影人谌鸿翔说,不是任何题材的影片都适合做成3D,把3D当作救命稻草的时代很快就会过去。“3D是技术,技术本身为艺术服务,不要跳开艺术本身只是谈技术。”
创作的生态圈
跨越国界打通全产业链
22日,电影节电影市场签约仪式举行,实现签约项目27个,签约额高达87.31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届增长28.57%、65%,再创中国电影节展交易之最。
观众走进影院,就能完成电影的观赏过程。但电影的创作生产却是一个漫长的产业链。电影市场板块,正是为这条漫长的产业链服务。
北京电影市场即前两届北京电影节的“电影洽商”单元,经过前两届探索,在研究中国电影产业的全球定位后,参照国际惯例和经验,今年起正式更名为北京电影市场。在参与市场展示交易的200家电影公司及机构中,国际展商超过80家,比去年增长30%。
北京电影市场是“电影要素市场”!电影市场承办方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介绍,除了影片成品的展示和交易外,电影产业所有环节的合作需求和供给都可以进入市场,电影金融服务、电影担保服务、电影文化保税服务、电影知识产权服务等特色内容,是北京电影市场的亮点。
业内人士介绍,几家国际重量级电影节的电影市场近年来都进行了调整,但“船大难掉头”。北京电影节的电影市场,作为追赶者,反而有了“白纸上好作图”的后发优势。
本次电影市场展区布局即是按照产业链形态进行安排的,并以特装展位方式为国内外知名电影机构搭建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
“27个项目中过亿元项目达21个,并有10个为中外合作项目。”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赵志勇说,本届电影市场集中了电影企业、产业基地、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各类相关机构,汇聚了电影策划、制作、发行、院线、网站等全产业链,辐射到金融、出版、广告、法律咨询等多个相关领域。
北京电影节跨越国界打通了电影创作生产的全产业链,世界各国的电影人和电影机构纷至沓来。
来自厄瓜多尔的导演保罗·文尼格斯希望为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蒙得维的亚》找到中国投资方。
“来法国拍片,其实很简单!”在“通往法国之路”推介会上,法国国家电影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弗兰克·普瑞欧热诚欢迎中国电影企业赴法国制作电影。
5月将开始在中国取景拍摄的《变形金刚4》,在电影节上公开“海选”4个中国角色,并特别承诺,此次招募的中国演员在片中绝不会只是“跑龙套”。
中国的电影业投资者、创作者也努力踏出国门:以北京市为例,2011年至2012年,北京有18家企业、7个项目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小马奔腾联合印度信实集团,以302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美国数字王国。
影迷的嘉年华
千年古都尽享电影魅力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优秀的电影。”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的口号。由影片《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260部优秀影片,在北京近30家影院放映500多场次。
观众是电影节的基石,让影迷能够在大银幕上欣赏到日常难以遇到的电影佳作,是北京电影节的追求。组委会表示,北京展映突出多国别、多题材、多风格样式特色,充分体现“多样文化交流”原则。
组委会先后收到63个国家和地区近1300部的影片申请展映,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几轮的筛选最终精选出260部影片展映,其中90%以上都是近两年的全球最新作品,特别是境外影片,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中国首次与观众见面,也有部分影片是亚洲首映或全球首映。
影迷赞叹:既有备受期待的商业电影,又有难得一见的艺术电影!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七部八集联映,经典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最新修复版本在京放映,都让影迷大饱眼福。
3年以来,每届电影节的展映单元,都以低票价最大力度惠及观众。今年每部影片的票价从10元至60元不等。“国际电影节是商业电影市场的补充,有助于鼓励民族电影和艺术电影。”著名导演谢飞说,北京电影节调动众多商业电影院展映电影,为全世界仅有,十分可贵。
让观众从台前走向幕后!北京与众不同的是,在国际各大A类电影节中独一无二地举办“电影嘉年华”。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嘉年华主会场,众多观众都被电影特效展区的电影角色原型展所吸引。在怀柔分会场,影迷最青睐电影特效技术的互动体验,纷纷充当主角,拍摄爱情微电影,或是演出一段特效短片。
电影是大众的艺术,有观众才有未来。正如“天坛奖”评委卡梅隆·贝利所说:“中国观众数量巨大而且还在上升,对电影也有好奇心和兴趣。他们促进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诞生和繁荣。”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