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就像吸铁石,演起来过瘾”——专访著名演员颜丙燕
颜丙燕这个名字被更多的观众知道,应该是在她饰演电视剧《借枪》里那个唱京韵大鼓的周书真之后,这个在原著中仅几笔带过的人物,硬是在电视剧中被她演成了主角。这就是颜丙燕,你或许不记得她的名字,她却能让自己饰演的人物在你的记忆里留存数年,比如电影《爱情的牙齿》里那个10年间经历了三段无果爱情的钱叶红。凭借这部影片,她夺得当年金鸡奖影后。此后几年,她又出演多部文艺片,《牛郎织女》《重来》《飞越老人院》《万箭穿心》等,发展到现在,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判断:有颜丙燕参演的电影,那应该就是文艺片了。
她的确很会选剧本,其主演的影片不止一部入围了国际电影节,在圈内有良好口碑。她也的确很会演,随便找出一部影片,她的演技都可圈可点,在外界对影片的好评里往往都含着对她演技的肯定。在《牛郎织女》《万箭穿心》里,她一个北京妞,说着四川方言和武汉方言,演绎底层女性的泼辣、倔强和隐忍;在《重来》里,她演失忆的女主人公,又完全没有了烟火气息。“我选择的是做演员,而不是明星。”她对记者说,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她给自己营造的舞台并不喧嚣,本人也自愿站在追光之外,和商业、娱乐保持距离,却靠角色和演技创造惊艳。她始终没有大火,却始终在收获肯定,并以此最终赢得关注。
电影《万箭穿心》剧照
电影《爱情的牙齿》海报
拍片的过程也是不断开拓心智的过程
记者:可能很多人都会好奇,你为什么出演了这么多文艺片,它们为什么吸引你?而且不少影片口碑都很好,你怎么就这么会选剧本?
颜丙燕:其实在最早接文艺片之前,我也不懂文艺片到底是怎样的,跟其他的类型片到底有什么不同,后来选剧本的时候,看到文艺片的剧本和故事就会觉得很吸引人。文艺片所讲述的东西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太会接触到、不去思考或不愿意去想的。比如一些苦楚、悲伤和无奈,这些在文艺片中会展现得很深刻,它们用一部电影的时间说一个人生的感悟,一种阅历,或者一个概念。读这样的剧本,也是我自己不断开拓心智的过程:生活还有这样的角度,事情还有这样的意义,就会引起内心的共鸣。
而且演这种戏对演员来说很过瘾。因为演的时候,你得想很多,把很多东西先想明白,比如这部片所呈现的是什么,导演、编剧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你必须先想清楚才能去演。文艺片就像吸铁石一样,一旦碰到,就会被它吸引,然后你跟它成为一体,再去呈现它,这个过程很过瘾很快乐。
记者:文艺片通常节奏比较舒缓,人物的内心和情绪会被放大,这跟你演电视剧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吧?
颜丙燕:无论是工作节奏还是人物的行为、语言节奏,都很不一样。我2012年底在北京拍了电视剧《家宴》,在那之前我在宁波拍一部文艺片,导演是刘抒鹃,她精益求精,我们一天只拍一场戏。等影片杀青我马不停蹄赶回北京拍《家宴》,我们一天拍15到17场戏,一场戏很快就过了,我就傻了,前三天极其不适应,心里有点毛,总追着导演黄力加问,怎么这场戏就拍完了?你觉得行吗?那边一天1场,这边一天17场,怎么可能一样呢?演电影很过瘾的一点,就是它给你时间去精雕细琢,你把所有的东西想清楚了再去实施,但电视剧需要快节奏,如果慢了,观众就要换台了。
记者:你合作的这些电影导演多数都是很有想法的坚持拍艺术片的青年导演,比如执导《爱情的牙齿》的庄宇新,执导《牛郎织女》的尹丽川,执导《万箭穿心》的王竞等。评价一下你眼中的这个群体。
颜丙燕:他们最可爱的一点就是,很爱电影,在尽他们所能去把一部影片做到最好,虽然每个人的性格、方法不一样,但是你能够感觉到那个劲儿都是一样的。他们很年轻,顶着很大压力去完成一部电影,很让人心疼。其实就文艺片来说,不仅是导演,能够来参与的人,包括服装、化妆、道具、美术、摄影等,大家都不是奔着钱来的,因为的确不赚钱,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拍一部好作品出来,把才华、能力和热情投入到一部戏中去。所以每次拍这样的电影时,我就有特别多的感动,觉得很温情、很快乐。
得到了角色给予的一切
记者:你在这些影片中饰演的女性形象,其身份、职业、性格、命运大相径庭,但我觉得又有共同点:不管命运如何多舛甚至悲苦,她们内心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坚韧地生存,有着像杂草一样的生命力。你是如何理解和诠释这些女性形象的?
颜丙燕:作为一个演员,去演每个角色的时候,我个人没有特殊的方法,你去看这个人物的时候,你试着去理解她,你理解到多少,你就呈现出多少。所以最关键的是你能够理解到多少。理解得越多,你呈现的东西就越多,呈现的层面就更丰富。所以我不会去刻意考虑这个角色应该怎么去演,我通常是会去看这个角色心里的根。
记者:以《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这个角色为例详细谈谈?
颜丙燕:李宝莉这个角色,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她的确有性格缺陷,正是这些缺陷使她的生活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对她的理解是,她悲苦的命运走向是因为她嫁错了人。她是卖菜人家的女儿,但因为有几分姿色,就阴差阳错地嫁给了马学武这个知识分子,这种组合有点错位。她在马学武自杀前的张扬跋扈,其实都因为她不够自信,她用以自我保护的东西就是外表的彪悍。但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对马学武来说很痛苦,所以他后来会有情人,作为对生活不满的出口,这一切都是李宝莉自己造成的。
马学武自杀后,生活把李宝莉打回了原形,她做“扁担”,辛苦养家。在这个环境中,她接触的人和事,是符合她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的,所以她坦然从容。很多观众觉得李宝丽前后性格差别很大,其实这种转变的原因我是想得很清楚的。抓住这一点后,我就不会去想应该怎么演,把心态调整到那个位置后,怎么演都是对的。
记者:你演的不少电影都是关注女性的生存、命运和爱情话题的,这些演出经历会对你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颜丙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演戏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维持生计的手段,它其实是我的一个成长历程。我自己的成长成熟,去看待问题的方式,以及自我检讨和自我矫正,很多都来自我演的角色。演员这个职业教会我换位思考,我会把自己跟角色互换,也会跟观众互换,跟导演互换。
所以在演戏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个工作带给我的成长和快乐。当你心里的那个东西越来越柔软、越来越宽阔,你越来越能够体会不同人的想法时,你就会越来越快乐,看待很多事情的时候就能够比较从容和坦然。当然这需要在演每个角色时都要非常认真地去挖掘角色的内心,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去理解她的想法,体会她对生活的感悟,这些东西才能加到你身上,才能在生活中得到这个角色给予你的一切,这是你在正常生活当中可能体会不到的。
选择做演员而不是做明星
记者:是不是之前有哪部影片上映时你说过,要是有姚晨那样的影响力就好了。
颜丙燕:这好像是在《飞越老人院》或者《守护童年》公映时说的,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我希望很多人能够看到的。《守护童年》是讲罪犯子女的,公益色彩很强,《飞越老人院》则能让我们重新思考老人真正的内心需求。所以每当这个时候就会觉得我要是姚晨就好了。这么多年自己不注重宣传,导致现在个人的号召力有限。但这也没办法,因为我选择的是做演员,而不是做明星。
记者:去年《万箭穿心》上映后好评如潮,几乎所有看过的人都对你的演技给予了很高的肯定,这之前你预料到了吗?
颜丙燕:这么多年来,拍了这么多电影,我其实对每部电影的反响都不太有期待,因为我都觉得它的命运生死未卜,只不过是知道它是好作品,我喜欢,希望能够跟它融合在一起,我其实很自私地享受着工作的快乐。但其他的东西我左右不了,比如它后来的发行怎样,能不能上映。像《牛郎织女》那么好的电影,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但是国内很少有人知道。
正因为文艺片命运前途未卜,所以每个导演能够把摊子支起来,让片子进入拍摄,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多为低成本投资,可是也要对投资方负责,各方面的压力很大。所以我通常在接文艺片的时候,会说你们不要跟我谈钱,只要我愿意接拍,你们认可我,片酬无所谓的,有多少给多少,没有也可以不给,这个不成问题。其实就是因为知道做文艺片太难了,确实它可能就上不了院线。我都没想到《万箭穿心》不但在国内上院线了,而且投资方、发行方能够花这么多心思做推广,这特别难得。
记者:文艺片现在处境有些尴尬,就像你刚才所说,很多很好的文艺片上不了院线或者上映了票房也不尽如人意。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现状?又让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应对?
颜丙燕:随着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关注文艺片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文艺片一定是观众有闲情逸致的时候才会看的,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关注和思考感情是什么、爱是什么等问题。文艺片怎么走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万箭穿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虽然它的票房依然不是很好,但起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收获了很好的口碑,这跟投资方、发行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当更多的人看文艺片时,票房就起来了,投资方和宣传方也舍得花更多的钱去投入和宣传,这样不仅片子质量有保证,票房也会更好,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我们的文艺片是在朝这个方向走,只不过我们现在还在路上。
(编辑:单轩)
· | 中国电影,有了新的梦想广场 |
· | 文艺片真的没市场吗? |
· | “中小电影”吹响进院线的号角 |
· | 关于百合奖获奖影片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