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式忧郁”与生存之“谜”——影像艺术家皮埃尔·库里博夫首次中国个展观后
罪之乐感 皮埃尔·库里博夫
4月12日,法国影像艺术家皮埃尔·库里博夫的个展“谜”在北京元·空间开幕。艺术不仅仅意味着美,还意味着思考、力量以及对人类的终极发问。“谜”以不同寻常的镜头,展示人类对于外部及内心世界的纠结探索,有人说,这是“法兰西式忧郁”。
展览很简洁,4个影像装置,加上几幅从影像中来的摄影海报,就是全部。然而影像中的画面和摄影中的人物眼神拓展出了无穷的艺术空间。第一幅,一位西方现代女性站在镜前,一手扶镜框,一手无名指轻轻地涂着嘴唇,不知是灯光还是夕阳打在身上,使画面变得柔和,有油画的美感。可是这位姑娘涂唇的手指却是一直动着的,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循环往复。皮埃尔为什么要截取这样一个画面,并称其为“罪之乐感”?思考,也许这正是皮埃尔要带给观众的。这个镜头到底要表现什么?也许在诉说生活是不断的重复,是一种无意义的游戏;也许仅仅呈现皮埃尔认为的最美一幕,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另一幅作品呈现的是野性而诡异的世界,名为《磁性空间》。潮涨潮落间,一个赤身裸体、披头散发的人随波浪站起、扑倒、匍匐;海边的池塘里,3个同样赤身裸体的男人随池水扑向石壁又跌回;一个女人爬上树,垂下头来,本身汇成森林的一部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已不再是“人”,而是扮演海浪、大树、叶子,他们就是大自然本身。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不能为一己之利肆意背弃和侵略自然,也许这是它呈现的意义——当然,皮埃尔所要表达的一定要深刻更多。
第三幅配合展出了7幅摄影海报,海报里人物的蓝眼睛里是无尽的茫然,让观者好像看到了自身。这是一条“魔魅旅程”,影像里或一个女人独行,或两个男人浮在水里,或两个女人面面相觑,他们之间也许是亲密的,却又弥漫着淡漠。我又想起了进门时听到的那个词,“法兰西式忧郁”。在此之前,我的意识里,法国意味着浪漫,怎么会忧郁?此时,这种忧郁果真在大厅里蔓延开来,这不仅仅是法兰西式忧郁,而是整个人类的生之忧郁。
第四幅《迷津》里终于有了情节,一个女人在一幢楼里奔跑着寻找出口,寻觅而不得,眼睛里充满惊恐与绝望。以此为主,交叉的镜头还有她的日常生活与男友的冷漠:两个人在海边散步、看画展,女人开车回家、在一座恬淡的屋子外边走……在海边男人抛下了女人突然跑开,在画展上女人看到了曾经在被困住了的楼里看到过的同样的一幅画,外表恬淡的屋子里也许正上演着她怎么走也走不出去的无尽的困境。生活即牢笼,他人即地狱,人生就是一个逃也逃不出的大迷宫,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噩梦。皮埃尔想要探讨的,是迷宫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每个人妄图逃脱时,都会遇到很多岔路口,每一个选择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艺术是相生的,这在皮埃尔的作品中得到更具体的印证。《迷津》取材于巴西画家Iberê Camargo的精神构想世界和设计师Alaro Siza为一家基金会设计的建筑,建筑物迷宫一样的构造决定了《迷津》的具体形式;《魔魅旅程》灵感来源于一位富有想象力的法国艺术摄影师的系列作品,皮埃尔重构了与当时摄影相关的场景及由摄影作品所引发的一系列精神构象,在动态呈现中将探索更进一步,并使得观众对场景与时间之间的互动有所思考;《磁性空间》的灵感来自加拿大籍舞蹈家所编的《宇宙》,因为来自舞蹈,人物的动作在野性中也带有些许现代舞的韵律,整个画面在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之外具有了别样的美感,在野性与有韵律的美之间形成张力;《罪之乐感》来自其短片中的一个镜头,是整部短片主题思想的起源和核心概念。皮埃尔·库里博夫从事影像艺术20余年,执导了包括短片和长片在内的30多部电影,它们改编自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囊括了绘画、舞蹈、表演、摄影、文学等等。在他人的艺术作品中引出自己的思考,从而生成自己的艺术作品,艺术本身因此而得以不断生长、延展。
古典艺术呈现美,艺术品诞生之后,艺术家大多将会消失,艺术品本身就是意义;而当代艺术家做出反叛,他们呈现画面,但观众通过画面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自身,艺术家的个性愈加张扬。裸露的肉体是皮埃尔作品中不断呈现的意象,这与古老的希腊罗马时期的绘画、雕像暗合,只是那时的人或者神的肉体表现的是美,而皮埃尔用肉体游戏来制造幻境,一切都在影像的模拟和变形中呈现出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关联,引得观者沉浸到一种审视自我的境遇中。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敞开的空间,具有多种意义,每个观者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这大概也是这次展览称为“谜”的原因之一。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影像装置艺术展,假如这些影像不在展览馆而是在电影院,票房一定惨淡,它没有故事,没有欢愉,甚至没有语言,同样是影像,带来的却是沉思与对人类自身命运的终极发问:我们的过去是否像《磁性空间》中一样是原始、自然的?我们的现在是否处于《迷宫》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到底是“罪”还是具有“乐感”的美?我们的未来是否将踏上一条忧郁的“魔魅旅程”?也正因为这些短片中蕴含的哲学意味,它们才值得出现在宁静的展览馆里,成为永恒。
(编辑:黄远)
· | 法国阿维尼翁的味道 |
· | 过半法国人认为电视仍是最佳收看方式 |
· | 法艺术家独特视角雕刻“隐形人” |
· | 法国卡菲舞团新作《有机体》北京将演 |
· | 第三届法国中国电影节 |